时间: 2025-05-02 04:2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3:30
登古城兮思古人,
感贤达兮同埃尘。
望平原兮寄远目,
叹姑苏兮聚麋鹿。
黄池高会事未终,
沧海横流人荡覆。
伍员杀身谁不冤,
竟看墓树如所言。
越王尝胆安可敌,
远取石田何所益。
一朝空谢会稽人,
万古犹伤甬东客。
黍离离兮城坡坨,
牛羊践兮牧竖歌。
野无人兮秋草绿,
园为墟兮古木多。
白杨萧萧悲故柯,
黄雀啾啾争晚禾。
荒阡断兮谁重过,
孤舟逝兮愁若何。
天寒日暮江枫落,
叶去辞风水自波。
登上古老的城墙,思念那些古人,
感慨那些贤达之士也沦落尘世。
眺望平原,寄托我远方的目光,
感叹姑苏,那里聚集着许多麋鹿。
黄池高会的事情还未结束,
沧海横流,人人都在动荡之中。
伍员的死,谁能不感到冤屈,
如今只见墓旁的古树,正如所说。
越王的尝胆,怎么能抵挡敌人,
远道而来的石田,又有什么益处。
一朝空谢的会稽人,
万古以来仍然伤感甬东的客人。
黍子离离,城头的坡坨,
牛羊践踏,牧人正在歌唱。
荒野无人,秋草依然绿,
园子成了废墟,古树多得可怜。
白杨萧萧,悲伤着旧日的枝干,
黄雀啾啾,争抢着晚上的禾苗。
荒阡断绝,谁又能重过,
孤舟远去,愁苦又该如何。
天寒日暮,江边的枫树落下,
树叶离去,告别着风水自波。
刘长卿(约709年-约785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诗和边塞诗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自然的热爱。刘长卿为人谦和,性格内敛,多次出任官职,但始终保持着对诗歌的热情。
《登吴古城歌》创作于唐代,背景是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古人的感慨。诗人登上吴古城,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心中充满了对古人事迹的感慨,以及对当下世态的惋惜,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登吴古城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刘长卿通过对古城的描绘,引发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表现出对贤达之士的敬仰与对历史悲剧的感慨。全诗的情感由思古之情引入,逐渐扩展到对人世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人生的反思。
诗中描绘的意象丰富多彩,既有古城的壮丽,也有自然的宁静,通过“黍离离兮城坡坨”的描写,展现出往日繁华的衰败,体现了时光无情的流逝。诗人通过“孤舟逝兮愁若何”的孤独感,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奈与个人的渺小。这种情感在整首诗中反复出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修辞上,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通过“白杨萧萧悲故柯”与“黄雀啾啾争晚禾”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状的反思,形成了一种悲凉而又深沉的情感基调。
整体而言,《登吴古城歌》不仅是对古代历史的追忆,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历史长河中所面对的苦楚与无奈,启发人们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古城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通过对古人事迹的追忆,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渺小,传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诗人刘长卿的《登吴古城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伍员”是谁?
诗中“白杨萧萧悲故柯”这一句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登吴古城歌》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