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6:32
日沉西涧阴,远驱愁突兀。
烟苔湿凝地,露竹光滴月。
时见一僧来,脚边云勃勃。
夕阳西下,涧水变得阴暗,远处的景色令人愁绪满怀。湿润的烟雾和青苔覆盖着大地,露水在竹子上闪烁,映衬着月光。偶尔看到一位僧人走来,他的脚下云雾缭绕。
本诗无明显的典故,但描绘的意境常见于古代诗词,特别是与山水、僧侣、自然景观相关的主题。诗中表达了对远方山水的感慨和孤独情怀。
张祜,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山水诗和禅诗著称。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意境优雅,给人以启迪。
《溳川寺路》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但个体情感较为孤独的时期。诗人可能在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静谧与人生的愁苦,因此写下此诗。
《溳川寺路》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而著称。诗的开头“日沉西涧阴”,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给人一种即将入夜的宁静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接着“远驱愁突兀”则直白地表达了那种突如其来的忧愁,似乎是在感叹生活的无常与孤寂。
“烟苔湿凝地,露竹光滴月”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湿润的烟雾和青苔,露水在竹子上闪烁的景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这里的“光滴月”更是将月光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增添了诗的意境。
最后一句“时见一僧来,脚边云勃勃”则引入了僧人的形象,给人一种禅意的感觉。僧人作为修行者,常常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然,云雾缭绕的意象更是为整首诗增添了神秘感与哲理的深度。
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景象与深沉的情感之间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孤独感以及对宁静的向往。诗歌的情感基调是忧伤而又清新,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中描述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方向的涧水?
诗中提到的“僧”象征着什么?
“日沉西涧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通过对《溳川寺路》的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唐代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自然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