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4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3:46:08
笛 作者: 张祜 〔唐代〕
紫清人一管,吹在月堂中。
雁起雪云夕,龙吟烟水空。
虏尘深汉地,羌思切边风。
试弄阳春曲,西园桃已红。
一位紫清派的笛子演奏者,在月光洒落的厅堂中吹奏。
黄昏时分,雁阵在雪云中升起,龙的吟唱声在空中回荡。
边塞的尘土深厚,汉地的人们忧虑不安,羌族的思乡情在边风中愈加浓烈。
我试着吹奏《阳春白雪》,西园的桃花已经盛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祜,生活于唐代,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常带有浓厚的抒情意味。
创作背景: 《笛》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墨客纷纷追求艺术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张祜在诗中反映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社会政治的关注。
张祜的《笛》以音乐为主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社会的深刻联系。诗中描绘的场景宁静而优美,月光、笛声、桃花交织成一幅和谐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清新悠远的气息。开头两句描绘了笛声在夜晚的幽静中飘荡,似乎在与自然对话,雁阵与龙吟象征着高远而壮丽的意境,唤起人们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转而提到边塞的尘埃与羌族的思乡情,反映了他对边疆人民的关怀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最后一句的“桃已红”则暗示着春天的希望与美好,与一开始的笛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
这首诗在音乐与自然的融合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情怀与理想。
逐句解析:
紫清人一管,吹在月堂中。
描绘了一个音乐家在月光下演奏笛子的情景,渗透着宁静与优雅。
雁起雪云夕,龙吟烟水空。
描写了黄昏时分,雁群在雪云中飞起,龙的吟唱声在空中回荡,营造了一种高远的意境。
虏尘深汉地,羌思切边风。
提到边塞的混乱,表达了对汉地和平的渴望,以及羌族人民对故乡的思念。
试弄阳春曲,西园桃已红。
诗人尝试演奏《阳春白雪》,并指出西园的桃花已经盛开,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希望。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音乐的交融,表达了对自由、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阳春曲”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首古代名曲
C. 一种舞蹈
D. 一种饮品
诗中提到的“虏尘”主要反映了什么?
A. 乡愁
B. 战争的混乱
C. 自然景色
D. 音乐的美好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桃已红”象征着什么?
A. 秋天
B. 生命的结束
C. 春天的来临与希望
D. 灾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