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和秀上人长安寺居言怀寄渚宫禅者》

时间: 2025-05-07 06:47:34

诗句

旧斋松老别多年,香社人稀丧乱间。

出寺只知趋内殿,

闭门长似在深山。

卧听秦树秋钟断,吟想荆江夕鸟还。

唯恐兴来飞锡去,老郎无路更追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7:34

原文展示

旧斋松老别多年,
香社人稀丧乱间。
出寺只知趋内殿,
闭门长似在深山。
卧听秦树秋钟断,
吟想荆江夕鸟还。
唯恐兴来飞锡去,
老郎无路更追攀。

白话文翻译

旧日的斋房松树已老,分别多年,
香社里的人稀少,正值乱世之中。
出寺时只知奔向内殿,
闭门仿佛长久待在深山里。
躺下听见秦树上的秋钟声断,
吟唱时想象荆江的夕鸟归来。
唯恐兴致来了,飞锡而去,
老者无路可寻,只能追随攀缘。

注释

  • :指的是寺庙中的居住处,一般用于修行的人所居住的地方。
  • 松老:松树年纪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沧桑。
  • 香社:寺庙中供奉佛像的地方,通常香火旺盛。
  • 趋内殿:指急忙走向寺庙的内殿,表示心情的急切与渴望。
  • 闭门长似:关上门后,感觉好像一直待在深山中一样,暗示孤独和封闭的心境。
  • 秦树:指的是产于秦地的树木,可能是松树或其他树种,象征着秋天的时光。
  • 秋钟断:秋天的钟声中断,传达了一种孤寂的感觉。
  • 荆江:指荆江,流域内有鸟归巢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思念。
  • 飞锡:指高僧持锡杖而行,象征着追求和不舍。
  • 老郎:指年老的和尚,暗示对岁月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谷(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子固,号岘山,晚年隐居于山林。他的诗风清新高远,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哲理,体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郑谷晚年,生活环境可能受到战乱的影响,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静谧与孤独,表达了对人世变迁的感慨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同时,诗中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次韵和秀上人长安寺居言怀寄渚宫禅者》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展现了诗人郑谷对宗教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情感。他通过对寺庙的描述,细腻地刻画了一个孤独的修行者的内心世界。诗的开篇便引入了“旧斋松老”,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以及岁月的沧桑,松树的老去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在“香社人稀丧乱间”的句子中,诗人以“香社”暗示着曾经的热闹与繁荣,如今却因乱世而变得冷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诗中“出寺只知趋内殿,闭门长似在深山”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仿佛在宁静中寻求一丝寄托。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听到“秦树秋钟断”的声音,内心的孤寂逐渐显露。诗人通过“吟想荆江夕鸟还”的意象,寄托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后两句流露出对岁月的感慨,表达了即使兴致来了,仍然无法离开这片孤独的境地。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深刻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人生、对孤独及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悟,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斋松老别多年:年岁已久,斋房的松树显得苍老,暗示时间的流逝。
  2. 香社人稀丧乱间:曾经繁盛的香社,如今人稀,正值战乱,表现出对人事变迁的无奈。
  3. 出寺只知趋内殿:诗人出寺时只想着去内殿,表现出内心的急切与迫切的渴望。
  4. 闭门长似在深山:关上门后,感觉像在深山一样,暗示孤独与封闭的心境。
  5. 卧听秦树秋钟断:躺着听到秋天的钟声,传达出孤独与思考。
  6. 吟想荆江夕鸟还:吟唱时回想着荆江的夕阳与鸟归,表达对自然的怀念与向往。
  7. 唯恐兴来飞锡去:担心兴致来了就要离开,表现出对孤独的无奈与对生活的留恋。
  8. 老郎无路更追攀:老者无路可寻,只能追求,暗示对人生的无奈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松老”比喻时间的流逝,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慨。
  • 拟人:秋钟声“断”似乎在表达一种情感,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句式,如“卧听秦树秋钟断,吟想荆江夕鸟还”,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孤独的修行者在寺庙中的生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在静谧中思考人生,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长寿与时间的流逝。
  • 香社:象征宗教的繁盛与人心的向往。
  • 秋钟:象征孤独与思考的声音。
  • 夕鸟:象征归属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香社人稀丧乱间”中的“香社”指的是什么?

    • A. 村庄
    • B. 寺庙
    • C. 学校
    • D. 商店
  2. 诗中提到的“秦树”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命
    • B. 孤独
    • C. 自然
    • D. 战乱
  3. “唯恐兴来飞锡去”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向往
    • B. 对孤独的无奈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对人群的渴望

答案

  1. B. 寺庙
  2. C. 自然
  3. B. 对孤独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 《望庐山瀑布》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同样描绘了孤独与自然的关系,但更加强调的是人生的无常和忧伤。
  • 《静夜思》(李白):表现思乡之情,与郑谷的孤独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郑谷诗文集》

相关查询

瑞鹤仙 瑞鹤仙 瑞鹤仙 探春令(刘伯玉生辰) 探春令 探春令 踏莎行 解连环 柳梢青(癸未秋社有怀故山) 柳梢青(李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精钢 将虾钓鳖 包含宏的成语 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舵轮 包含夺的词语有哪些 弓字旁的字 局僚 绞丝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并驱争先 浮浪 卤字旁的字 振兴中华 同字框的字 常爵 撒村发野 百了千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