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4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42:22
白马渡
作者: 黄文琛 〔清代〕
哀猿暝啼江上山,
山雨滴绿绿满船。
六月单衫坐篷底,
细数雪鹭冲凉烟。
溪回柁转更清绝,
谁构亭子山之颠。
衰俗踵事好奇诡,
曾见几人升青天。
桃花不开石门闭,
杉筠长大藤钩连。
琐窗朱阁梦何所,
书生浪赋秋月圆。
吁嗟在昔减州税,
追留白马真能贤。
岁久无复记遗爱,
荒唐此地夸神仙。
好风吹送不得住,
我亦有累难息肩。
芒鞋布袜定何日,
到处自办游山钱。
全诗翻译
孤独的猿猴在黄昏时分悲啼,江边的山峦在雨中愈加苍翠,船上满是雨滴。六月的天气,我只穿单衣,在篷底坐着,细细数着那些飞翔的雪白的鹭鸟,享受着凉爽的烟雾。
小溪蜿蜒回转,水流更加清澈,谁在山顶上建造了亭子?衰败的世俗追逐奇异之事,我又见过几人能够飞升入青天?
桃花不再开放,石门紧闭,杉树和竹子长得高大,藤蔓缠绕。窗前的小阁楼里,梦境又会去往何处?书生随意赋诗于秋月之下。
叹息往昔减轻了税负,追赶白马的人才是真正的贤人。岁月久矣,已无留下的爱恋,荒唐的地方竟夸口神仙。
好风送我离去,却无法停留,我也有疲惫难以放下。何时才能穿上芒鞋布袜,四处游览山水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文琛,清代诗人,善于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作品富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白马渡》写于清代,诗中透出对世俗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作者在生活的困顿中,寄情于山水,抒发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
《白马渡》是一首兼具自然描写与哲理思考的诗作。作者通过对江边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开篇的“哀猿暝啼江上山”既设下了悲凉的基调,也引入了自然环境的描写,山雨的滋润使得景色愈加生动,诗人身处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与孤寂。
接着,诗人描绘了六月的景象,单衫坐于篷底,细数雪鹭,展现了一个悠闲的生活状态,但这种悠闲又与现实的困境形成对比,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衰败的世俗和理想的渴望进行深刻反思,桃花的凋零与石门的闭合象征着理想的失落与现实的束缚。最终,诗人感到无奈和疲惫,渴望能有一天摆脱束缚,随心所欲地游历山水。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的情怀与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马”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贤人
C. 自然景观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桃花不开”意味着什么?
A. 美好生活的到来
B. 理想的破灭
C. 春天的结束
答案:B
诗人希望能穿上芒鞋布袜,表示他希望什么?
A. 过上奢华生活
B. 游历四方,追求自由
C. 定居在一个地方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