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8:49
雪後寻梅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去年看梅南溪北,月作主人梅作客。
今年看梅荆溪西,玉为风骨雪为衣。
腊前欲雪竟未雪,梅花不惯人间热。
横枝憔悴涴晴埃,端令羞面不肯开。
缟裙夜诉玉皇殿,乞得天花来作伴。
三更滕六驾海神,先遣东风吹玉尘。
梅仙晓沐银浦水,冰肤别放瑶林春。
诗人莫作雪前看,雪後精神添一半。
去年我在南溪北边看梅花,月亮是主宰,梅花是客人。今年我在荆溪西边看梅花,梅花的风骨如玉,雪似衣裳。腊月前想下雪,结果却未见雪花,梅花不习惯人间的温暖。横枝憔悴,沾染了晴天的尘埃,竟然羞于绽放。梅花在夜里向玉皇大帝诉说,希望能得到天上的花朵来作伴。三更时分,海神的六驾神车先派东风来吹拂梅花的尘埃。梅仙在晨曦中沐浴银色的湖水,冰冷的肌肤也在瑶林中展现春意。诗人不必在雪前看梅,雪后看梅的精神要更添一半。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溪,南宋诗人。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闻名,常常写景抒情,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创作背景:
《雪後寻梅》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经历了生活的沉浮与思考,诗中表现了对梅花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哲思。
《雪後寻梅》是一首描绘梅花与雪后景色的优美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诗的开头对比去年与今年的梅花观赏,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诗人不仅表现出梅花的高洁与坚韧,也表达了对人间温暖的无奈和梅花的矜持。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玉”为梅花的风骨,“雪”为梅花的衣裳,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梅花的清雅之美。而“缟裙夜诉玉皇殿”则进一步引入了神话元素,使梅花的形象更具神秘色彩。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通过梅花的生动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最后一句“诗人莫作雪前看,雪後精神添一半”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雪后观梅更能体现其精神之美,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欣赏经历过风雪后的坚韧与美好,这不仅是对梅花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强调在经历风雪后对美的理解和欣赏,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情感?
“雪为衣”中“雪”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诗中提到的“缟裙”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这两首诗,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对梅花的不同理解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梅花作为题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雪後寻梅》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