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子上第春雹》

时间: 2025-07-27 11:55:19

诗句

雹子何孤竹屋声,只於花事軏无情。

青春已在残红里,更著渠侬何似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55:19

原文展示:

雹子何孤竹屋声,只於花事軏无情。青春已在残红里,更著渠侬何似生。


白话文翻译:

这场冰雹在孤零零的竹屋上发出声响,似乎只是在对待花事时显得无情。青春的气息已在残红的花瓣中消逝,而再与她相比,我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

  • 雹子:指冰雹,这里用来形容天气的突变。
  • 孤竹屋:孤单的竹屋,代表一种寂寞的环境。
  • 花事:花的盛开与凋谢,代表青春短暂。
  • 青春:年轻时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残红:凋谢的花瓣,暗示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风趣幽默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气候变化频繁的年代。杨万里通过对冰雹和花事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青春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和子上第春雹》是一首通过自然现象来反映生命哲理的诗作。开篇的“雹子何孤竹屋声”,设置了一个寂寞的背景。冰雹的声音在竹屋上回响,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也是对诗人内心孤独感的暗示。接下来的“只於花事軏无情”,则进一步引入了花的意象,使得诗歌的情感基调更加沉重。花的凋谢象征着青春的逝去,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青春已在残红里,更著渠侬何似生”,是对自身生命状态的反思。诗人意识到,青春的美好已在残红中消逝,而自己和曾经的青春相比,显得如此渺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雹子何孤竹屋声:冰雹在孤单的竹屋上发出响声,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 只於花事軏无情:冰雹的无情使得花事更加显得凄凉,暗示大自然对生命的冷酷。
    • 青春已在残红里:青春的美好已在花瓣的凋谢中消失,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更著渠侬何似生:自己与那曾经美好的青春相比,感到自惭形秽,表现了对生命的无奈和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冰雹与青春的逝去进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冰雹与花事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 对仗:诗中对称的结构使得语言更加优美,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无常感的思考,表达了对青春短暂的感慨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突如其来的变化与无情。
  • 竹屋:代表一种寂静与孤独的生活状态。
  • :象征着青春、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 残红:暗示着生命的凋零,唤起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青春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
    • C. 孤独的生活
    • D. 对爱情的思考
  2. “青春已在残红里”中的“残红”指的是什么?

    • A. 绿色的植物
    • B. 已凋谢的花瓣
    • C. 新开的花朵
    • D. 秋冬的落叶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杨万里的《和子上第春雹》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显豪放,后者则深沉细腻。两者在意象运用上都有自然元素,但情感基调各异,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本韵 纥那曲 其一 送李庚先辈赴选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 哭王仆射相公(名播,时兼盐铁,暴薨) 伤循州浑尚书 将之官留辞裴令公留守 海阳十咏。玄览亭 赠眼医婆罗门僧 赠同年陈长史员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信望 乚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叩诊锤 入字旁的字 烛影斧声 穆卜 逆子贼臣 语开头的成语 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返我初服 时移世异 竖心旁的字 蛇入鼠出 五斗解酲 糸字旁的字 浮收勒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