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1:59
原文展示:
嘉善既难投,先生宜罢休。履霜犹可救,灭木更何求。兽困重来日,鸿飞远去秋。民饥须是食,食外尽悠悠。
白话文翻译:
赞美善良既然难以实现,先生您应该停止追求。即使踏着霜雪还有挽救的希望,但树木已经毁灭,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野兽困苦的日子还会再来,大雁飞向远方的秋天。民众饥饿时最需要的是食物,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显得无关紧要。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困境的深刻认识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首句“嘉善既难投,先生宜罢休”直接点明了作者对善良难以实现的无奈,劝告自己或他人放弃无谓的追求。接下来的“履霜犹可救,灭木更何求”则通过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即使在困境中仍有希望,但当一切已成定局时,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后两句“兽困重来日,鸿飞远去秋”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困境的反复和希望的远去。最后一句“民饥须是食,食外尽悠悠”则直接指向了民众最基本的需求,强调了在生存问题面前,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作者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善良难以实现的无奈,对困境中仍有希望的坚持,以及对民众最基本需求的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履霜犹可救”中的“履霜”象征什么? A. 处境艰难 B. 希望的远去 C. 彻底的失败 D. 民众的饥饿
诗中“民饥须是食,食外尽悠悠”表达了什么? A. 民众最基本的需求 B. 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C. 对困境的坚持 D. 对希望的远去
诗中“嘉善既难投,先生宜罢休”中的“嘉善”指的是什么? A. 赞美善良 B. 民众的饥饿 C. 处境艰难 D. 彻底的失败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