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

时间: 2025-05-01 18:57:40

诗句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莫将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7:40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

作者: 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莫将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


白话文翻译:

这道羹汤的香气像龙涎香一样浓郁,颜色如雪一般洁白,味道如牛乳般清淡而纯净。不要拿北海的金齑鲙来与之相比,因为它远不及东坡的玉糁羹。


注释:

  • 龙涎:一种香料,源于抹香鲸的分泌物,常用于制作香水。
  • 金齑鲙:金齑是一种名贵的调味品,鲙是指鱼肉,诗中意指高档美食。
  • 玉糁羹:指的是用山芋制作的羹汤,色、香、味俱佳。

典故解析:

  • 东坡:指苏轼自己,东坡是他的号,诗中暗含自谦之意,表达自己所作羹汤的独特风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作品广泛而深刻,风格多样,富有个性。

  • 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在闲暇时以山芋为材料所作,展现了他在生活中对美食的热爱和独特的烹饪技艺。它反映了苏轼的生活态度,注重生活的细节与美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山芋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食物的独特感受与审美追求。开篇以香气与味道入手,强调了这道羹汤的色香味俱佳,仿佛在诉说一种简单而纯粹的幸福感。诗中提到“龙涎”和“牛乳”,这两种意象不仅赋予了羹汤一种高贵的气息,也让人感受到其细腻与清新。接着,诗人以“莫将北海金齑鲙”来做比较,表达了对高档食材的淡然与不屑,显示了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并不依赖于奢华的外在,而是更重视内在的真实感受。最后一句“轻比东坡玉糁羹”不仅是对自己作品的自信与赞美,也透出一丝幽默与自谦,体现了苏轼乐观而自得的生活态度。这首诗在简单的饮食描写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香似龙涎仍酽白”,这里描绘了羹汤的香气与颜色,将羹汤的香气与珍贵的龙涎香相提并论,强调其独特之处。
    • 第二句:“味如牛乳更全清”,强调了羹汤的味道,清淡而不腻,给人一种纯净的享受。
    • 第三句:“莫将北海金齑鲙”,以北海的金齑鲙作为对比,暗示这道羹汤的珍贵与美味不逊色于名贵的美食。
    • 第四句:“轻比东坡玉糁羹”,直接将自己所做的羹汤与他人所做的美食进行对比,展现出自信与自豪。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羹汤的香气与龙涎香比拟,增强了其美感。
    • 对比:用金齑鲙与玉糁羹进行对比,强调了后者的珍贵而非奢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美食的描绘,传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对内在品质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香气:象征着一种生活的愉悦与享受。
  • 颜色:白色象征纯洁与高雅,传达出羹汤的独特之处。
  • 牛乳:象征着自然与健康,强调羹汤的清新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涎”是什么?

    • A. 一种香料
    • B. 一种鱼类
    • C. 一种饮料
    • D. 一种水果
  2. 苏轼在诗中自称为“东坡”,这是他的哪个称号?

    • A. 字
    • B. 号
    • C. 名
    • D. 职称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月下独酌》
  2.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强调了生活中的乐趣与美好,但苏轼更关注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与自由的情怀。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鹊桥仙 寄梅隐书,纸有余隙以词补之 鹊桥仙(烛下看花) 鹊桥仙 七夕和韵 鹊桥仙 鹊桥仙 七夕 鹊桥仙·柳家一句最著题 鹊桥仙 鹊桥仙(寿宗女) 鹊桥仙 早梅 鹊桥仙 庚戌七夕月黑星孤,飓风又将至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饭 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运筹帷幄 若有若无 里字旁的字 旱冰 海事卫星 满腹疑团 敲门砖 入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包含葡的词语有哪些 赉锡 矛盾相向 斋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