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0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09:47
《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风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金陵停留时的情景。诗人原本要前往岭表,但因风雨阻碍未能成行,只好留在金陵。在江边,天色阴沉,炮车云起,似乎风雨将至。诗人远望钟山,看到林间的白塔如同孤独的鹤。虽然宝公的骨冷了,呼唤却没有回应,但老泉却来招呼他。电光闪烁,似虎之牙,雷声轰鸣,泉公似乎为诗人驱散了千峰的云雾。南行万里又有什么关系呢?只需在曹溪一酌,便能知道水的滋味。如果未来有机会画出蒋山的图,便为泉公呼唤居士。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的豪情,也有婉约派的细腻,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途经金陵时,因天气原因未能如愿前往目的地。他在此时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及对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天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个性。诗中,诗人用“炮车云起”、“风欲作”等意象,生动地呈现了风雨将至的紧张氛围,仿佛能让读者感受到风的呼啸和暴雨的即将来临。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远望钟山的宁静,白塔如同孤鹤般伫立,象征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诗中提到的“泉老”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诗人与自然交流的象征,体现了苏轼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许,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即使身处万里之外,诗人仍能通过一盅水,体会到人生的真谛。这种超然的境界,令人感受到诗人胸怀的广阔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及对生活的热爱。
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
独望钟山唤宝公,林间白塔如孤鹤。
宝公骨冷唤不闻,却有老泉来唤人。
电眸虎齿霹雳舌,为子吹散千峰云。
南行万里亦何事,一酌曹溪知水味。
他年若画蒋山图,为作泉公唤居士。
整首诗通过对风雨景象的描绘、对钟山的遥望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深刻理解。诗人以清泉象征心灵的宁静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哲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中提到的“宝公”指的是谁?
“林间白塔如孤鹤”中的比喻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泉老”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