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0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02:38
苏轼的《次韵韶倅李通直二首》原文如下:
一篇泷吏可书绅,莫向长沮更问津。
老去常忧伴新鬼,归来且喜是陈人。
曾陪令尹苍髯古,又见郎君白发新。
回首天涯一惆怅,却登梅岭望枫宸。
青山只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初。
会见四山朝鹤驾,更看二李控鲸鱼。
欲従抱朴传家学,应怪中郎得异书。
待我丹成驭风去,借君琼佩与霞裾。
仆昔为开封幕,先公为赤令,
暇日相与论内外丹,且出其丹示仆。
今三十年,而见君曲江,同游南华,
行山水间数日,道旧感叹,且劝我卜居于舒,
故诗中皆及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说泷水边的官吏,即使可以写书信,也不必再问长沮的渡口了。年纪大了常常忧虑与新鬼相伴,但归来时却高兴遇见老朋友。曾经和令尹一起陪伴苍髯的老人,如今又见到白发的新朋友。回首天涯,心中有些惆怅,登上梅岭,远望枫树的宫殿。青山只在古城的角落,万里归来才打算安家。见到四山朝着鹤驾,更看到二李如控鲸鱼般逍遥。想要跟随抱朴传承家学,恐怕要怪中郎得到了异书。等我丹成能够驭风而去,借君的琼佩和霞裾。曾经在开封做幕僚,先公则是赤令,在悠闲的日子里讨论内外丹道,彼此展示自己的丹方。如今三十年过去,再次见到你在曲江,同行南华,游历山水数日,谈起老旧的感慨,劝我在舒地安居,所以诗中都提及这些。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诗歌风格豪放,兼具清新与沉郁,兼容并蓄,影响深远。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经历人生沉浮之际,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他的豁达与洒脱。
该诗以对话的形式,展示了苏轼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体现了对人生变化的感慨。开篇即以“泷吏可书绅”引出,显示出一种无奈与思索。随着对老友的回忆,诗中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忧虑,尤其是“老去常忧伴新鬼”的句子,表露了对生命的反思。
梅岭望枫宸的意象,构建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与人生的无常。尤其是“万里归来卜筑初”,展现了诗人希望在安宁中重新开始的愿望。最后,诗人提到的“借君琼佩与霞裾”,不仅是对友人情谊的寄托,更是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温暖而又淡淡的忧伤,既有对曾经的珍惜,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苏轼深邃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
(以下逐句解析可继续)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向往,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长沮”是指什么?
诗人对友人有何种情感?
“老去常忧伴新鬼”中的“新鬼”指的是什么?
苏轼的《次韵韶倅李通直二首》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悟,但前者更加注重对过去的追忆,后者则侧重于送别时的情感表达。
通过以上内容解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次韵韶倅李通直二首》的深刻含义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