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8:56
赋永叔家白兔
作者:韩维 〔宋代〕
天公团白雪,戏作毛物形。
太阴来照之,精魄孕厥灵。
走弄朝日光,赩然丹两睛。
不知质毛异,乃下游林坰。
一为世俗怪,罝网遂见索。
我尝论天理,于物初无营。
妍者偶自得,丑者果谁令。
豺狼穴高山,吞噬饫膻腥。
苍鹰娉女换扌不得,逸虎常安行。
是惟兽之细,田亩甘所宁。
粮粒不饱腹,连群落燖烹。
幸而护珍贵,愁苦终其生。
纠纷祸福余,未易以迹明。
将由物自为,或系时所丁。
恨无南华辩,文字波涛倾。
两置豺与兔,浩然至理真。
这首诗描写了白兔的形象和它所处的环境,借此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性的一种思考。诗的开头,天上的雪被形状玩弄成了毛茸茸的动物,月亮的光辉照耀着它,使它充满灵性。兔子在朝阳下奔跑,眼睛好似两颗红宝石。它的毛色与质地并无差别,兔子在林间自由游荡。兔子在世俗中被视为奇特的生物,常常遭到捕猎。我曾讨论过天理,认为万物本无私欲。长得美的偶然得到,长得丑的又是谁的错呢?山上的豺狼捕食着肥肉,苍鹰却无法与之交换猎物,空中的老虎则安然无恙。其实,动物的生存状态与农田的丰歉息息相关。粮食不足,众多生灵只能忍饥挨饿。幸而能保护珍贵之物,苦难伴随一生。祸福的纠缠难以分辨,万物的存在也常常受到时运的影响。惋惜我无法像南华那样辩论真理,文字的波涛如同翻滚的海浪。最终将豺狼与兔子放在一起,得出了浩然正气的真理。
韩维,宋代诗人,字仲明,号东皋,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雅致,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性思考为题材,体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考。
《赋永叔家白兔》是在诗人访友时所作,借描绘兔子的形象,反映出对社会万象的思考,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存困境的感悟。
韩维的《赋永叔家白兔》不仅仅是一首描写兔子的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诗中通过兔子的形象,引发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作者对兔子的描绘细腻生动,充满了传神的细节,比如“赩然丹两睛”,让人仿佛能看到那双明亮的眼睛,感受到兔子的灵动与活泼。
诗中还涉及到生存的残酷与美的偶然,作者通过对比美与丑,强者与弱者,表现出一种对不公的思考。尤其在“妍者偶自得,丑者果谁令”中,诗人以质疑的口吻,反映出对世俗规则的无奈与困惑。
整首诗在描绘生物的同时,实际上是对人类社会的隐喻。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存的艰难与生存的哲理,都在这短短的诗句中得以体现。诗的最后,提到“浩然至理真”,则更是归结出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对生命的思考,使整首诗升华到了哲学的高度。
天公团白雪,戏作毛物形。
太阴来照之,精魄孕厥灵。
走弄朝日光,赩然丹两睛。
不知质毛异,乃下游林坰。
一为世俗怪,罝网遂见索。
我尝论天理,于物初无营。
妍者偶自得,丑者果谁令。
豺狼穴高山,吞噬饫膻腥。
苍鹰娉女换扌不得,逸虎常安行。
是惟兽之细,田亩甘所宁。
粮粒不饱腹,连群落燖烹。
幸而护珍贵,愁苦终其生。
纠纷祸福余,未易以迹明。
将由物自为,或系时所丁。
恨无南华辩,文字波涛倾。
两置豺与兔,浩然至理真。
整首诗通过对兔子及其生存环境的描绘,探讨了生与死、美与丑、强与弱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对自然法则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深邃与对生命的尊重。
《赋永叔家白兔》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韩维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妍者”指的是:
A. 强者
B. 美的事物
C. 丑陋的事物
D. 动物
“豺狼穴高山,吞噬饫膻腥”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食物短缺
B. 生存竞争的残酷
C. 生活的安逸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