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宋周曾秋塘图(有序)》

时间: 2025-05-09 01:32:55

诗句

右宋周曾《秋塘图》一卷,前元皇姊大长公主所藏也。

前有皇姊图书印记,后有集贤翰林诸词臣奉皇姊教旨所题,自大学士赵世延、王约而下凡十六人。

时邓文原、袁伯长俱为直学士,李洄以翰林待制居京师,为监修国史,实至治三年也。

元运方隆,皇姊雅尚文学,一时名公巨儒,以文章翰墨宠遇,当世其盛,盖可想见。

元既革命,此卷遂出江左,吾友薛起宗得于其私沈祥氏。

一日,携以见示,且征题诗。

余虽不获援笔其间,而一十六人者犹及亲炙一二,袁、邓二老又皆先子之友,不可作矣。

把玩再四,敬题于后。

陂塘九月菰蒲老,菱叶无多荷叶少。

无数飞来白鹭明,一群游去青凫小。

寒云弄影忽成霞,雁带斜行下浅沙。

晚色不随流水去,秋光都在拒霜华。

当时内殿春风细,紫衣传教词臣醉。

鲍谢文章沈宋才,诗成曲尽秋塘意。

塘水秋来景渐疏,低烟斜日照平芜。

鸳鸯去尽芙蓉死,空向人间看画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32:55

原文展示:

《题宋周曾秋塘图》

右宋周曾秋塘图一卷,前元皇姊大长公主所藏也。前有皇姊图书印记,后有集贤翰林诸词臣奉皇姊教旨所题,自大学士赵世延王约而下凡十六人。时邓文原袁伯长俱为直学士,李洄以翰林待制居京师,为监修国史,实至治三年也。元运方隆,皇姊雅尚文学,一时名公巨儒,以文章翰墨宠遇,当世其盛,盖可想见。元既革命,此卷遂出江左,吾友薛起宗得于其私沈祥氏。一日,携以见示,且征题诗。余虽不获援笔其间,而一十六人者犹及亲炙一二,袁邓二老又皆先子之友,不可作矣。把玩再四,敬题于后。

陂塘九月菰蒲老,
菱叶无多荷叶少。
无数飞来白鹭明,一群游去青凫小。
寒云弄影忽成霞,
雁带斜行下浅沙。
晚色不随流水去,
秋光都在拒霜华。
当时内殿春风细,
紫衣传教词臣醉。
鲍谢文章沈宋才,
诗成曲尽秋塘意。
塘水秋来景渐疏,
低烟斜日照平芜。
鸳鸯去尽芙蓉死,
空向人间看画图。


白话文翻译:

这是一卷宋代周曾的《秋塘图》,原为元朝皇姊大长公主所藏。前面有她的印记,后面有集贤翰林的诸位诗人根据她的教诲所题的诗句,从大学士赵世延到王约,共有十六人。那时,邓文原和袁伯长都担任直学士,李洄则在京城担任翰林待制,负责监修国史,实在是至治三年。元朝的运势刚刚兴起,皇姊热爱文学,名公巨儒如云,凭借文章和书法受到宠遇,盛况可想而知。元朝革命后,这幅画卷流出江左,我的朋友薛起宗从沈祥氏那里得到了它。有一天,他带着这幅画来让我看,并征求我题诗。虽然我没有在其中作笔,但十六位诗人我仍然能感受到他们的风采,袁邓二位老者又是先前的朋友,因此我不能不作。玩赏了几遍,我谨慎地在后面题上了诗。

九月的池塘,菰和蒲已老,
菱角叶不多,荷叶也稀少。
无数白鹭飞来,明亮的身影,一群青凫小鸟游去。
寒云的影子忽然变成了霞光,
大雁斜着飞行,落在浅浅的沙滩。
傍晚的色彩不随流水消逝,
秋天的光辉都在抵抗霜华。
那时内殿春风细细,
紫衣传教的词臣们都醉了。
鲍、谢的文章和沈、宋的才华,
诗成曲尽,尽显秋塘的意境。
秋天的塘水,景色渐渐稀疏,
低烟与斜阳照在平坦的芜苇上。
鸳鸯已去,芙蓉也枯死,
空对人间看这幅画图。


注释:

字词注释:

  • 陂塘:水边的池塘。
  • 菰蒲:水生植物,常生长于池塘。
  • 青凫:一种水鸟,形似鸭。
  • 寒云:指寒冷的云彩。
  • 霜华:指霜的光辉。
  • 紫衣:指内殿的文官,通常身穿紫袍。
  • 鲍谢:指鲍照和谢灵运,都是著名的诗人。

典故解析:

  • 鲍谢文章:指的是古代著名诗人鲍照和谢灵运,暗示诗人对他们文采的向往和崇敬。
  • 沈宋才:沈佺期和宋之问同为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了当时文学的高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明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景致为题材。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时值元朝灭亡,社会动荡,文化仍然在传承与变革中。作者通过题画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文学的热爱。


诗歌鉴赏:

《题宋周曾秋塘图》是一首描绘秋池塘景色的诗,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融入了对历史与文学的深刻感悟。开头部分通过描写秋塘的景象,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凋零的美感。菰蒲的老去、荷叶的稀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秋天的来临。

接着,诗人用白鹭和青凫的对比,暗示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寒云变霞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秘与无常。晚色不随流水去,暗示着即使在夕阳西下的时刻,内心的情感与思绪仍在延续。诗中提到的“紫衣传教词臣醉”,则展现了当时文人的风采与才情,反映出文化氛围的盛况。

最后,鸳鸯的离去与芙蓉的枯死,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在时间面前的无奈与消逝,诗人以此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工整、意象丰富,更在情感上引人深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陂塘九月菰蒲老:秋天的池塘中,菰和蒲植物已开始枯老,暗示时光的推移。
  2. 菱叶无多荷叶少:菱角的叶子不多,荷花的叶子也稀少,描绘出秋日的凋零之景。
  3. 无数飞来白鹭明,一群游去青凫小:白鹭飞翔的清晰与青凫的小巧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活泼的自然景象。
  4. 寒云弄影忽成霞:寒冷的云彩变幻出霞光,表现了自然的变化与美丽。
  5. 雁带斜行下浅沙:大雁斜着飞行,落在浅沙滩上,生动展现了动静结合的画面。
  6. 晚色不随流水去,秋光都在拒霜华:傍晚的景色不随水流而逝,秋天的光辉与霜华相抗争,表达了一种对秋光的珍惜。
  7. 当时内殿春风细,紫衣传教词臣醉:内殿中春风细腻,紫衣的文人们沉醉于文学之中,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
  8. 鲍谢文章沈宋才:提到古代文学巨匠,表现了对文学的崇敬与追求。
  9. 塘水秋来景渐疏:池塘的水在秋天的到来中,景色逐渐稀疏,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凋零。
  10. 低烟斜日照平芜:低矮的烟雾和斜阳照耀在平坦的芜苇上,渲染了秋天的静谧与淡雅。
  11. 鸳鸯去尽芙蓉死:鸳鸯已离去,芙蓉也枯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
  12. 空向人间看画图:只有空对人间的画图,感叹一切美好事物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云弄影忽成霞”,形象地描绘了云彩的变化。
  • 对仗:如“低烟斜日照平芜”,展示了诗词的工整与韵律美。
  • 拟人:如“晚色不随流水去”,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秋塘的景象,反映出时光流逝、自然变化与人世沧桑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学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塘:象征着秋天的宁静与凋零。
  2. 菰蒲:代表着生机与生命的消逝。
  3. 白鹭与青凫:象征着自然的活力与变化。
  4. 寒云与霞光:体现了自然变化的美丽与无常。
  5. 鸳鸯与芙蓉:代表美好与逝去,象征着爱情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题宋周曾秋塘图》是由哪位作者创作的?

    • A. 李白
    • B. 杨基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紫衣”指的是?

    • A. 皇帝
    • B. 词臣
    • C. 诗人
    • D. 文人雅士
  3. “鸳鸯去尽芙蓉死”意指:

    • A. 秋天的到来
    • B. 爱情的消逝
    • C. 自然的变迁
    • D. 美好的事物消逝

答案:

  1. B. 杨基
  2. B. 词臣
  3. D. 美好的事物消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暘》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以自然景色为题,表达对国事的忧虑与对生活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暘》:描绘山水之美,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留范景山 答眚医王东林求□ 万寿寺主僧圆鉴留酒醉中 到香山寺似僧能子良 烛影摇红(寿内子) 代京尹吴山云益雪应贺庙堂二首 三井 正月二日游慈云为龄叟作 次韵前人城北春行 题东堂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打成一片 合乐图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齐字旁的字 非结尾的成语 惊风雨,泣鬼神 包含造的词语有哪些 鼓噪而进 麦字旁的字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笑哂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阴臣 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百二山河 探观止矣 髟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外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