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8:52
题僧房双桐
作者:李颀(唐代)
青桐双拂日,傍带凌霄花。
绿叶传僧磬,清阴润井华。
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房外的景象,青桐树在阳光下摇曳,旁边盛开着凌霄花。绿叶传递着僧人敲击磬音的清脆之声,树荫下的水井边盛开着鲜花。谁能像蔡邕那样精通音律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蔡邕不仅以音乐见长,还是东汉时期的名士,其音律造诣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评价。该诗借用蔡邕来表达对音乐的敬仰。
作者介绍:
李颀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视角著称。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文情怀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在寺庙中生活的时光,表达了他对僧房环境的欣赏以及对音乐的思考,透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哲理。
《题僧房双桐》是李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向往与敬仰。诗中“青桐双拂日,傍带凌霄花”两句,生动描绘出僧房周围的自然环境,青桐摇曳,凌霄花开,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传达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绿叶传僧磬,清阴润井华”则将视角从自然环境转向了僧人的修行生活,绿色的叶子和清凉的阴影,伴随着僧人敲打磬音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这一切都在诉说着僧人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最后“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一句,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音乐的深邃,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敬仰和思考。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在赞美自然,也在反思人类的艺术追求与内心的修养,整体上形成了对自然、人生与艺术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与对音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艺术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认同与敬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桐”象征什么?
A. 高洁与幽静
B. 财富与权利
C. 热情与活力
“谁能事音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佛教的信仰
B. 对音乐的敬仰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李颀的《题僧房双桐》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塑造了静谧的自然环境,但李颀更侧重于音乐与生活的结合,而王维则强调了孤寂与宁静的心境。
推荐书目:
这些参考书目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