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8:04
南山有芳茅,拔之必连茹。
茹也欣所托,芳茅终不语。
拔茅夫何为,无乃葺其宇。
宇广茅叶短,竟不蔽风雨。
茅兮任弃捐,茹亦委沟水。
亭亭数尺松,青青雪霜里。
在南山上有芳香的茅草,拔掉茅草必然会连根带茹一起拔起。
而茹也乐于依托在茅草之中,然而芳茅却始终不言不语。
拔茅的人又为何而拔呢?难道是为了修葺自己的家宇吗?
可是这屋子宽广,而茅草的叶子却太短,根本无法遮挡风雨。
茅草啊,任凭你被舍弃抛弃,茹也只能随水而流。
亭亭矗立的松树,依然在寒霜中青翠。
黄衷,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而闻名。他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常以草木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
《谩兴四首》是黄衷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通过描绘茅草与松树,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谩兴四首 其二》通过描绘南山的茅草和松树,展现了自然的生命力与人类的渺小。诗中,茅草与依附的茹草构成了一种依存关系,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言的抗争。拔茅的人虽然有意修葺自己的家,但却因茅草的短小而无力抵挡风雨,暗示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奈与非力。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茅兮任弃捐,茹亦委沟水”,表达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接受,茅草被遗弃,而依附其上的茹草也随之而流,生动地描绘出生命的流逝与无常。最后提及的“亭亭数尺松”,则以其挺拔的姿态象征着坚韧与不屈,似乎在对比中传达出一种希望与力量。整首诗以茅草与松树的对比,揭示出生命的脆弱和坚韧,形成一种深刻的哲理反思。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依存与独立,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考,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之间的对立与统一。
茅草与茹草的关系是什么?
整首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态度是?
松树的形象在诗中象征什么?
杜甫的《春望》在描写战争与自然时,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悲伤,和黄衷的对比则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