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省习堂偶题》

时间: 2025-04-26 03:30:27

诗句

格外官曹自在身,阖门扫轨养天真。

何须更待年三十,始约孤高不诣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27

原文展示:

省习堂偶题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格外官曹自在身,
阖门扫轨养天真。
何须更待年三十,
始约孤高不诣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闲暇时对隐居生活的思考与追求。诗中提到,身为官员的自己,尽管在外有职责,但内心更向往一种自然、纯真的生活。作者认为,不必等到三十岁才开始追求这种孤高的生活状态,真正的高洁与自我修养应当在年轻时就开始。

注释:

字词注释:

  • 格外:特别,尤其。
  • 官曹:指官职。
  • 阖门:关上门,隐居。
  • 扫轨:打扫门前的道路,象征清静的生活。
  • 天真:指纯真、自然。
  • 何须:何必,为什么要。
  • 孤高:指高洁而不与人交往。
  • 不诣:不接触、不交往。

典故解析:
诗中隐含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士人的一种价值观,强调个人修养和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字子升,号曦轩,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隐逸和追求精神自由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安静的环境,诗人可能在家中闲暇时思考人生,反映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通过四句诗传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深刻思考。首句“格外官曹自在身”开头即点出身份,诗人身为官员,却不愿被官场的繁杂所困扰。接下来的“阖门扫轨养天真”则展现出他内心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扫除世俗的喧嚣,回归自然的真诚。

第三句“何须更待年三十”,表达了对于追求高洁生活的迫切心情,认为修身养性不应等待年纪的增长。最后一句“始约孤高不诣人”则揭示了诗人的理念:追求孤高的自我修养与内心的宁静,最终不与世俗交往。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自由与精神独立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指出诗人的身份与责任,暗示他在外界的角色。
  • 第二句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状态,强调清静与自然。
  • 第三句提出了对时光的反思,认为追求高洁不应受限于年龄。
  • 第四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的理解,孤高并非自我封闭,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修养。

修辞手法:

  • 对仗: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对仗工整,形成了平衡感。
  • 比喻:将“扫轨”比作修身养性,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强调个人修养与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官曹:象征责任与世俗的纷扰。
  • 阖门:隐居的象征,意味着与外界隔绝。
  • 天真:代表内心的纯真与自然。
  • 孤高:象征一种高洁而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格外官曹自在身”中的“官曹”指的是什么?
    A. 官职
    B. 朋友
    C. 家庭

  2. 诗人认为追求高洁的生活应该在何时开始?
    A. 年三十
    B. 年轻时
    C. 随意

  3. “阖门扫轨”中的“扫轨”象征着什么?
    A. 忙碌
    B. 清静
    C. 交流

答案: 1.A,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同样表达隐逸生活的主题。
  • 陶渊明《饮酒》: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比,前者表现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后者则更多地反映了对亲情的思念。在主题上,两者均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但方式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寓周角长斋作 过张穆之东溪草堂 珠江待月 送槜李高念祖适楚 别后舟中风雨却寄 追丘生于临皋道中 与生饮醉后泣下口占 题亭中安石榴呈生 得生诗寄怨 刺血寄生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豁然雾解 解手背面 眇风 兀字旁的字 市民文学 凿台 立字旁的字 鹤鸣之叹 米字旁的字 衔石填海 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肀字旁的字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禁囚 包含铸的词语有哪些 巛字旁的字 整整齐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