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2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24:15
长怀邴曼容,远慕蘧伯玉。
养志则安能,寡地变所欲。
邈哉误儒冠,坐使衣食促。
籯书不论金,终身未易读。
洒扫惭老僧,日食才一粥。
我心中长久怀念邴曼的容颜,远远仰慕苏州的蘧伯玉。
修养志向怎么能如此轻易,极少的土地也改变不了我的愿望。
可叹的是误入士人之道,竟使我衣食拮据。
读书不求金钱,终身也难以深读。
为扫除松林而感到羞愧,天天仅能吃一碗粥。
谢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生于动荡的时代,个人经历使其对社会现象有深刻的反思与感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本诗创作于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与友人希周在松林下散步,感怀人生的种种与理想的距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及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名士与美人形象的追慕,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人生的向往。开头两句以邴曼与蘧伯玉为引,表达了对美丽与才华的渴望,似乎在诉说一种失落的情感。接下来,诗人用“养志则安能,寡地变所欲”来表明即使拥有志向,处于贫瘠的环境中,理想依然难以实现。通过对“误儒冠”的自嘲,诗人揭示了士人生活的困窘,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社会压力与个人理想之间的挣扎。最后两句则以一种淡淡的自责与羞愧收尾,表达了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上真挚而深沉,展现了谢直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怀的诗人的形象。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在对名士与美人的怀念中,流露出对人生困境的无奈与对知识追求的坚定。诗人以淡淡的忧愁与自责,揭示出一个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思考。
谢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邴曼”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困惑与无奈?
比较谢直的《辰十月八日同希周扫松灵石晚步松下怆然有怀》与李白的《将进酒》: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下,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