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相国陇西公南征,能以留务独宿府城作》

时间: 2025-04-28 02:35:41

诗句

吾君贤相事南征,独宿军厨负请缨。

灯室卧孤如怨别,

月阶簪草似临行。

高墉撼铎思巴栈,老木嗥风念野营。

殊忆好僧招不及,夜来仓卒锁严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35:41

原文展示:

吾君贤相事南征,独宿军厨负请缨。 灯室卧孤如怨别,月阶簪草似临行。 高墉撼铎思巴栈,老木嗥风念野营。 殊忆好僧招不及,夜来仓卒锁严城。

白话文翻译:

我的君主贤明的相国正在南征,我独自在军营厨房中宿营,肩负着请缨的重任。 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我孤独地躺着,仿佛在怨恨别离;月光下的台阶上,我插着草,似乎即将出行。 高墙上的铃铎在风中摇晃,让我思念起巴栈的旅途;老树在风中呼啸,让我怀念起野外的营地。 特别怀念那些好僧的招待,却来不及了,因为夜晚突然来临,城门被严密地锁上了。

注释:

  • 请缨:指主动请求承担重任。
  • 灯室:指灯光昏暗的房间。
  • 簪草:古代出行时,插草于发髻以示离别。
  • 高墉:高墙。
  • 撼铎:铃铎在风中摇晃发出的声音。
  • 巴栈:指巴蜀地区的栈道,古代交通要道。
  • 老木嗥风:老树在风中呼啸。
  • 殊忆:特别怀念。
  • 好僧:指僧人,这里可能指僧人的招待或僧人的生活方式。
  • 仓卒:突然。
  • 锁严城:指城门被严密地锁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抒情诗。这首诗可能是在薛能随军南征时所作,表达了他独自留守军营时的孤独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薛能随军南征时,因任务需要独自留守军营,夜晚孤独时所作。诗中透露出对战争生活的无奈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独自留守军营的情景,表达了深切的孤独感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诗中“灯室卧孤如怨别”和“月阶簪草似临行”两句,通过对孤独和离别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而“高墉撼铎思巴栈,老木嗥风念野营”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引发了对过往旅途和野外生活的回忆。最后两句“殊忆好僧招不及,夜来仓卒锁严城”则突出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君贤相事南征”:开篇点明背景,君主的贤相正在南征。
  2. “独宿军厨负请缨”:诗人独自在军营厨房中宿营,肩负着重任。
  3. “灯室卧孤如怨别”: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诗人孤独地躺着,仿佛在怨恨别离。
  4. “月阶簪草似临行”:月光下的台阶上,诗人插着草,似乎即将出行。
  5. “高墉撼铎思巴栈”:高墙上的铃铎在风中摇晃,让诗人思念起巴栈的旅途。
  6. “老木嗥风念野营”:老树在风中呼啸,让诗人怀念起野外的营地。
  7. “殊忆好僧招不及”:特别怀念那些好僧的招待,却来不及了。
  8. “夜来仓卒锁严城”:夜晚突然来临,城门被严密地锁上了。

修辞手法:

  • 比喻:“灯室卧孤如怨别”和“月阶簪草似临行”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即将离别的心情。
  • 拟人:“高墉撼铎思巴栈”和“老木嗥风念野营”通过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灯室卧孤”与“月阶簪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与怀念。诗人通过描绘独自留守军营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深切怀念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战争生活的无奈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室:昏暗的灯光,象征孤独和寂寞。
  • 月阶:月光下的台阶,象征离别和出行。
  • 高墉撼铎:高墙上的铃铎在风中摇晃,象征旅途的艰辛和对过往的思念。
  • 老木嗥风:老树在风中呼啸,象征野外生活的艰苦和对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灯室卧孤如怨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平静
  2. “月阶簪草似临行”中的“簪草”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出行 C. 庆祝 D. 哀悼
  3. 诗中“高墉撼铎思巴栈”提到了哪个地区的栈道? A. 巴蜀 B. 江南 C. 关中 D. 岭南
  4. “殊忆好僧招不及”中的“好僧”指的是什么? A. 僧人 B. 朋友 C. 家人 D. 敌人

答案:1. B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表达了边塞生活的孤独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乱时代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薛能的这首诗都描绘了边塞生活的孤独,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向往,而薛能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有助于深入理解薛能的诗歌。

相关查询

谒诸葛武侯庙 项亭怀古 七夕(一本有寄怀二字) 北固晚眺 途中立春寄杨郇伯 寄兴国池鹤上刘相公 无题 塞鸿秋 落梅风·新秋至 红绣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聿字旁的字 诗国 刀字旁的字 抛头露脸 锦结尾的成语 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寻俗 地磁 知白守辱 引重致远 行教 感人肺肝 包含娃的词语有哪些 里字旁的字 踥痜 白饭青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