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许州题德星亭》

时间: 2025-04-29 22:29:04

诗句

瀵水南流东有堤,堤边亭是武陵溪。

槎松配石堪僧坐,

蕊杏含春欲鸟啼。

高树月生沧海外,远郊山在夕阳西。

频来不似军从事,只戴纱巾曳杖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29:04

原文展示

瀵水南流东有堤,堤边亭是武陵溪。
槎松配石堪僧坐,蕊杏含春欲鸟啼。
高树月生沧海外,远郊山在夕阳西。
频来不似军从事,只戴纱巾曳杖藜。

白话文翻译

瀵水向南流向东有堤岸,堤岸边的亭子仿佛是武陵溪。
松树与石头相配,适合僧人坐禅,杏花含苞待放,仿佛要引来鸟儿啼鸣。
高树上的月亮仿佛从沧海升起,远郊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
频繁来访不像是军中事务,只戴着纱巾,拄着藜杖。

注释

  • 瀵水:指某条河流。
  • 武陵溪:典出《桃花源记》,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槎松:指形状奇特的松树。
  • 蕊杏:指含苞待放的杏花。
  • 沧海:指大海。
  • 纱巾: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
  • 曳杖藜:拄着藜杖,形容悠闲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许州(今河南许昌)德星亭所见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许州德星亭周围的自然风光,通过对瀵水、堤岸、松石、杏花、月色和山峦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诗中“武陵溪”的典故暗示了对理想隐居地的向往,而“频来不似军从事”则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瀵水南流东有堤,堤边亭是武陵溪。
    描述了瀵水流向和堤岸边的亭子,用“武陵溪”比喻亭子周围的美景,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槎松配石堪僧坐,蕊杏含春欲鸟啼。
    通过“槎松”和“蕊杏”的描绘,展现了亭子周围的静谧与生机,适合僧人坐禅,也引来了鸟儿的啼鸣。

  3. 高树月生沧海外,远郊山在夕阳西。
    描绘了高树上月亮升起的壮丽景象和远郊山峦在夕阳下的美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宏大的氛围。

  4. 频来不似军从事,只戴纱巾曳杖藜。
    表达了诗人频繁来访并非为了军务,而是为了享受自然美景,只戴着纱巾,拄着藜杖,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武陵溪”比喻亭子周围的美景。
  • 拟人:“蕊杏含春欲鸟啼”中的“欲”字赋予了杏花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槎松配石”与“蕊杏含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净化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瀵水:象征自然之美。
  • 武陵溪:象征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槎松:象征静谧与坚韧。
  • 蕊杏:象征生机与希望。
  • 沧海:象征广阔与深邃。
  • 夕阳:象征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武陵溪”的典故出自哪部作品?
    A. 《桃花源记》
    B. 《山海经》
    C. 《庄子》
    D. 《史记》

  2. 诗中“频来不似军从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忙碌
    B. 悠闲
    C. 严肃
    D. 紧张

  3. 诗中“槎松配石堪僧坐”中的“槎松”指的是什么?
    A. 松树
    B. 松枝
    C. 松果
    D. 松针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包括薛能的诗作。

相关查询

冬至日试笔奉寄玉山主人 次韵游虎丘 梁溪留别虞彦高 梁溪春暮寄范德原 秋暮 晚舟 钱塘看潮 赠凤凰山咸庵禅丈,庵名凰巢 吁嗟 新复燕居庙成敬和忠宪先师废院诗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谨能胜祸 心尖 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讵的词语有哪些 褚小怀大 劳而不怨 尘结尾的成语 犬字旁的字 煤油 夕字旁的字 顺过饰非 掷果潘郎 包含判的成语 旡字旁的字 豤款 隶字旁的字 呵壁问天 草字头的字 鹤亦败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