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5:16
舟中望月
作者:陆祖瀛 〔清代〕
轻舟暂过蓼滩前,
水气空濛夜色妍。
银浦秋高山影瘦,
碧天云净月轮圆。
渔矶结草皆成屋,
蟹簖横波不碍船。
断续歌声听未已,
半篷芦苇满溪烟。
轻轻的船只暂时经过蓼滩前,水汽弥漫,夜色显得格外美丽。银色的水面在秋天的高空中映照出瘦弱的山影,碧蓝的天空下云朵洁净,月亮圆满明亮。渔民在岸边用草编成的小屋,蟹网横在水面上并不妨碍船行。断断续续的歌声在耳边回荡,船头的芦苇在溪水中升腾起烟雾。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与渔民生活的场景,反映了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状态,符合中国传统诗词中常见的“天人合一”思想。
作者介绍:陆祖瀛是清代诗人,生于1712年,卒于1780年,号惭愧,晚号白云山人,擅长诗文,尤其是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舟中,表现了诗人在夜晚划舟时对月亮与自然美景的感受,背景可能是诗人游历或度假时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对渔民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的热爱。
《舟中望月》是一首描绘秋夜水边景色的诗作,整体通过轻舟、月亮、渔民的生活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诗的开头便引入了“轻舟”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轻松的氛围,接着描述了水气与夜色的美,使人感受到一种朦胧而迷人的夜晚景致。随后,诗中通过“银浦秋高山影瘦”展现出秋天的高远,山影则显得瘦弱而清晰,对比出月亮的圆满,与“碧天云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在描写渔民生活方面,诗人用“渔矶结草皆成屋,蟹簖横波不碍船”展现出渔民与自然的和谐,尽管有渔具横在水面,但却不会影响舟行的顺畅,反映了生活的安宁与简朴。而“断续歌声听未已,半篷芦苇满溪烟”则让人感受到渔民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以及自然环境的诗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渔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充分展现了清代诗人的艺术才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渔民生活的关注,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诗词测试:
诗中“轻舟暂过蓼滩前”描绘了什么场景?
A. 渔民的生活
B. 诗人划船的情景
C. 夜晚的星空
答案: B
“银浦秋高山影瘦”中的“银浦”比喻了什么?
A. 银色的水面
B. 渔民的生活
C. 高山的影子
答案: A
诗中表达了对渔民生活的态度是:
A. 忽视
B. 关注与赞美
C. 批评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