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0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03:51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不义。
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
刘璋固庸主,谁为死不二。
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碪几。
国亡君已执,嗟子死谁为。
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泪。
吁嗟断头将,千古为病悸。
先主刘备反对刘璋,这场战争似乎颇为不义。
诸葛亮乃古代的豪杰,怎会参与这样的事情?
刘璋本是庸主,难道为了他而死的人就不值得疑问吗?
严亲王独自有何贤能,谈笑间却屡屡傲视众人。
国家已亡,君主已被俘,唉,你的死又为谁呢?
是谁在山石上刻下这些文字,使我空自流泪?
叹息那被斩首的将领,旷古以来都令人心悸。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气质,也有沉郁细腻的情感。
《张飞传》可能是在苏轼对三国历史的深思熟虑后写成,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独特理解。诗中对人物命运的感慨,折射出对历史兴亡的深思。
《张飞传》通过对三国时期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思考。诗开头提到刘备反对刘璋的行为,暗示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受到质疑。接着提到诸葛亮,表明他作为豪杰的矛盾,参与这样的战争是否值得。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反映出对权力斗争的悲观态度。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嗟子死谁为”的感叹,流露出对英雄的惋惜;而“何人刻山石”则表现出对历史的无奈与感慨。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苏轼传达了对人性与命运的深刻理解。诗歌语言质朴而有力,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哲理性。
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不义。
先主刘备反抗刘璋,似乎其战争动机并不正当。
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
诸葛亮作为历史上的豪杰,为什么要卷入这样的事情?
刘璋固庸主,谁为死不二。
刘璋本是个庸碌的君主,谁愿意为他去死呢?
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碪几。
严颜又有什么特别之处,谈笑间显得傲慢无礼。
国亡君已执,嗟子死谁为。
国家已经灭亡,君主被俘了,你的死又有什么意义?
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泪。
是谁在山石上刻下这些话,让我空自流泪呢?
吁嗟断头将,千古为病悸。
哀叹那些被斩首的将领,千古以来都让人心头不安。
诗歌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权力斗争的批判和对英雄命运的遗憾,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性的复杂。
《张飞传》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先主”指的是谁?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诸葛亮
“何人刻山石”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愉悦
B. 疑惑
C. 惋惜
D.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