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1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7:58
昭君怨·送别
作者: 苏轼 〔宋代〕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谁在弹奏桓伊的三首曲子,惊醒了那青绿窗帘后的幽幽梦境?
新月和愁烟交织,映满了江天。
想要离去又不忍离去,明天落花和飞絮将随风飘散。
飞絮送走了行舟,江水向东流淌。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婉约并重,风格多样,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因思乡之情和对离别的感慨而作。诗中融入了个人的感受与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常。
《昭君怨·送别》是一首抒发离愁的词作,情感深沉而细腻。开篇以“谁作桓伊三弄”引入,象征性的提及古代乐器,暗示离别的哀婉与悠扬。接下来的“惊破绿窗幽梦”则描绘了离别时的梦境与现实的碰撞,令人感到一丝心痛与无奈。随着“新月与愁烟”的描写,诗人用新月这一意象,表现出新生的希望与内心的愁苦交织,营造出一种忧伤而又柔美的氛围。
“欲去又还不去”直接表达了离别时的纠结心理,细腻地刻画了人们在分别时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通过飞絮与流水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给整首诗赋予了更深的哲理意味。这种对离别的感慨,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刻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离愁别绪。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谁作桓伊三弄”中的“桓伊”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位古代人物
C. 一种花
填空题: 诗中“欲去又还不去”表达了对离别时的_____心理。
判断题: 诗中的“飞絮送行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