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0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05:02
《补乐歌十首·大濩》
大濩,有殷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汤救天下,濩然得所。
凡二章,章四句:
万姓苦兮,怨且哭,
不有圣人兮,谁护育。
圣人生兮,天下和。
万姓熙熙兮,舞且歌。
《大濩》是殷朝的乐歌,表达了对商汤拯救天下的赞颂。
全诗分为两章,每章四句:
百姓在苦难中哀怨哭泣,
若没有圣人,谁来保护他们?
圣人降临,天下就会安宁。
百姓们欢聚一堂,尽情舞蹈歌唱。
元结,字子猷,唐代诗人,擅长古文,著作有《元氏家训》等。其诗风格朴实,注重现实和民生。
《大濩》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百姓苦难之时,诗人通过这首歌来寄托对圣明治理的渴望与对民生的关怀。
《补乐歌十首·大濩》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的苦痛与对贤明统治者的渴望。诗中通过对“圣人”的呼唤,展现了百姓对安定生活的向往。首句“万姓苦兮,怨且哭”直接表达了人民在逆境中的无奈与悲苦,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动荡与百姓的艰辛。然而,紧接着的“圣人生兮,天下和”则展示了一种希望与期待,暗示着在圣人治理下,社会将恢复和平与安宁。最后一句“万姓熙熙兮,舞且歌”描绘了人们在幸福生活中的欢愉场景,形成前后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悲痛与希望之间形成了强烈的情感交织。这种情感的波动,使得诗歌更为动人,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与对理想治国的憧憬。
该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圣人治理的渴望以及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呼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大濩》中的“圣人”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周文王
B. 商汤
C. 汉武帝
D. 唐太宗
诗中“万姓苦兮,怨且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悲痛
C. 愤怒
D. 安宁
诗的最后一句“万姓熙熙兮,舞且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情境?
A. 战争
B. 苦难
C. 和平
D. 动荡
答案: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大濩》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