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8:10
昔谒华盖君,深求洞宫脚。
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寞。
暮升艮岑顶,巾几犹未却。
弟子四五人,入来泪俱落。
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
良觌违夙愿,含凄向寥廓。
林昏罢幽磬,竟夜伏石阁。
王乔下天坛,微月映皓鹤。
晨溪向虚駃,归径行已昨。
岂辞青鞋胝,怅望金匕药。
东蒙赴旧隐,尚忆同志乐。
休事董先生,于今独萧索。
胡为客关塞,道意久衰薄。
妻子亦何人,丹砂负前诺。
虽悲鬒发变,未忧筋力弱。
扶藜望清秋,有兴入庐霍。
我曾拜访华盖君,深切希望能探访洞宫的脚下。
玉棺已然飞升天际,连白日也显得寂寞无比。
傍晚时分我攀登艮岑山顶,头巾尚未摘下。
四五位弟子走进来,泪水齐齐流下。
往日我游历名山,始发于遥远的深谷。
美好的相见违背了我早已的愿望,心中凄凉向无边的寥廓。
林间黄昏钟声已停,整夜伏卧在石阁之中。
王乔从天坛归来,微弱的月光映照着白鹤。
晨溪向空中奔流,归途已经是昨天的事情。
难道是为了青鞋的磨损,我怅然望着金匕药。
东蒙的隐士之地,我仍旧记得与同志的欢乐。
不再打扰董先生,如今我独自感到萧索。
为何外地的客人被困塞,志向已久衰薄。
妻子又是何人,丹砂负了先前的诺言。
虽然悲伤鬓发已白,但我并不忧虑筋力的衰弱。
扶着藜杖望向清秋,还是有兴致进入庐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一生经历了盛唐的繁荣及安史之乱的动荡,作品反映了社会的苦难及人民的疾苦。
《昔游》作于杜甫晚年,诗中表露出他对往昔游历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生动展现了他在动荡岁月中的孤独与无奈。
《昔游》通过对往昔游历的回忆,展现了杜甫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以对华盖君的拜访为起点,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开头的“昔谒华盖君”即点明了主题,通过对玉棺的描写,强烈传达出生与死的思考。接着,诗人描绘了攀登艮岑的情景,反映出他在高处的孤独感与对弟子的关怀。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诗中大量运用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晨溪向虚駃,归径行已昨”,通过对自然的刻画,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过往的留恋。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在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中,展现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内心深处对友人的思念与对道义的坚持。
整首诗以伤感的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追求的无奈,以及对友人、弟子的深情怀念,体现了杜甫的人生哲学和对现实的批判。
诗中提到的“华盖君”代表什么?
诗中“玉棺已上天”有什么含义?
“晨溪向虚駃”中“虚駃”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