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0:58
淅淅风生砌,团团日隐墙。
遥空秋雁灭,半岭暮云长。
病叶多先坠,寒花只暂香。
巴城添泪眼,今夜复清光。
轻柔的风在石阶上流动,阳光慢慢隐没在墙壁后。
远空的秋雁逐渐消失,半山的暮云悠长。
病弱的树叶先掉落,寒冷的花朵只暂时散发香气。
巴城的泪眼愈加模糊,今夜又见清冷的月光。
诗中提到的“巴城”,是指杜甫曾经流亡的地方,反映了他在战乱中对家乡的思念与凄凉的心境。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生活在动荡的安史之乱时期,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苦难。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杜甫流亡生涯,正值晚秋时节,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薄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诗的开头“淅淅风生砌,团团日隐墙”,描绘出一种静谧的秋日气氛,风轻轻吹动,阳光在墙上留下斑驳的影子,仿佛在诉说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遥空秋雁灭,半岭暮云长”,则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迁徙的孤独,秋雁的消失象征着离别与失落。
“病叶多先坠,寒花只暂香”句中,病叶的凋落与寒花的短暂香气,更是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最后两句“巴城添泪眼,今夜复清光”,将情感推向高潮,巴城的泪眼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过往岁月的感慨,清冷的月光再次照耀,似乎在提醒诗人,尽管现实艰难,但光明依然存在。
整首诗在自然景色中蕴藏着深厚的情感,体现了杜甫对家国的关切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是一种典型的“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淅淅”形容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病叶多先坠”中的“病叶”主要指:
“巴城”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