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2:50
送李儋
原文展示:
别离何从生,乃在亲爱中。
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东。
日昃不留宴,严车出崇墉。
行游非所乐,端忧道未通。
春野百卉发,清川思无穷。
芳时坐离散,世事谁可同。
归当掩重关,默默想音容。
白话文翻译:
离别的苦楚从何而来呢?其实是出自于亲密的感情。
回想起行路的人,轻轻拂衣自西而东。
太阳西沉,宴席不再留住,严肃的车队驶出崇高的山丘。
旅行并非我所乐享,真正担心的却是道路未通。
春天的野外百花盛开,清澈的河水让我思绪无尽。
芳菲的时节坐在这里离散,世间的事情又有谁能相同呢?
归来的时候,我将掩上重重的关门,默默思念你的音容。
注释:
- 别离:分离,离开。
- 亲爱:亲密的感情。
- 反念:回想,思考。
- 拂衣:轻轻扬起衣服,象征着出发或离去。
- 日昃:太阳西沉。
- 严车:指严肃的车队,可能是指送行的车队。
- 行游:旅行,游历。
- 忧道未通:忧虑道路未畅通,可能隐喻前途未明。
- 百卉发:百花齐放。
- 清川:清澈的河流。
- 芳时:花香的时节。
- 重关:重重的关卡,象征着离别和阻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和谐,具有深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送李儋》写于诗人与友人李儋分别之际,映射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离别的感伤。李儋可能是诗人志同道合的朋友,此诗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送李儋》是一首表现离别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别离的思考,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诗的开头以“别离何从生”引入,直接点明主题,随后讲述了离别的缘由和过程。诗人通过对行路的回忆,暗示出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而“日昃不留宴,严车出崇墉”则描绘了一幅送别的场景,表达了离别的正式和严肃。接下来,诗人坦言“行游非所乐”,显露出他对旅途的无奈与忧虑,似乎是为了追寻而不得,令人感到惆怅。诗的最后两句以“归当掩重关,默默想音容”结束,深切而内敛的情感让人倍感共鸣,表达了离别后对友人的思念与怀念,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离何从生,乃在亲爱中:离别的痛苦源自于深厚的亲密关系。
- 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东:回想起出发的旅人,轻轻拂动衣袂,象征着离去的决心。
- 日昃不留宴,严车出崇墉:太阳西沉,宴席无法继续,严肃的车队离去,暗示离别的庄重。
- 行游非所乐,端忧道未通:旅行并不是快乐的事,真正的忧虑在于道路未畅通,可能暗示未来的不确定。
- 春野百卉发,清川思无穷:春天百花盛开,清澈的河流让人思绪绵延。
- 芳时坐离散,世事谁可同:在花香四溢的时节,友情却已离散,世事难以同聚。
- 归当掩重关,默默想音容:归来时将关门掩上,默默怀念友人的音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拂衣”比喻成离去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心境。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色(春野百卉、清川)传达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离别主题展开,表现了诗人对亲密友情的珍视以及离别时的无奈与思念,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清川: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重关:象征着离别的障碍与思念的重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日昃不留宴”,意思是什么?
- A. 太阳高照
- B. 太阳西沉
- C. 日落西山
- D. 晚霞满天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答案:
- B. 太阳西沉
- B. 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的《送别》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 《春望》:杜甫的《春望》描写了春天与离别的情感交织。
诗词对比:
- 《送李儋》与《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情和过去的怀念,但韦应物更突出离别的情感,而李白则是对历史的感叹。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诗集》
- 相关唐诗研究文章和评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