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1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12:19
重九登滁城楼忆前岁九日归沣上赴崔都水及诸
—— 韦应物 〔唐代〕
今日重九宴,去岁在京师。
聊回出省步,一赴郊园期。
嘉节始云迈,周辰已及兹。
秋山满清景,当赏属乖离。
凋散民里阔,摧翳众木衰。
楼中一长啸,恻怆起凉飔。
今天是重阳节的宴会,去年我在京城参加过这样的活动。
随意走出省外,期望能去郊外的园子。
这个美好的节日刚刚过了,时光又到了今天。
秋天的山景清晰可见,正是欣赏之时,却又感到离别的惆怅。
村庄渐渐凋零,人们变得疏远,树木也衰败不堪。
楼上我长声呐喊,心中不禁涌起阵阵凉意。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因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受到后世的喜爱。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韦应物通过回忆去年的重阳节活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感慨。重阳节是一个与亲友团聚、赏秋登高的节日,但诗中却流露出一丝伤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往事的怀念。
韦应物的《重九登滁城楼忆前岁九日归沣上赴崔都水及诸》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不同体验,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与惆怅。诗的开头直接点明了重阳节的主题,简单而直白的语言让人立刻感受到节日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的情感逐渐向离别与孤独转变,表现出对往年团聚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秋山清景、凋散的村落、衰败的树木,都在描绘一种渐行渐远的感觉。尤其最后一句“楼中一长啸”,更是将作者的内心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今日重九宴,去岁在京师。
诗人回忆起去年重阳节的场景,反衬出今年的孤独。
聊回出省步,一赴郊园期。
随意踏出省外,期待能到达郊外的园子,突出一种渴望与期待。
嘉节始云迈,周辰已及兹。
美好的节日刚刚开始,时间已经快走到今天,感叹时光飞逝。
秋山满清景,当赏属乖离。
秋天的山景多么清晰,却因离别而感到惆怅。
凋散民里阔,摧翳众木衰。
村庄渐渐凋零,树木也因秋天而衰败,反映出自然的变化与人心的孤寂。
楼中一长啸,恻怆起凉飔。
在楼上长声呐喊,心中涌起阵阵凉意,传达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秋山满清景”和“凋散民里阔”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对美好与失落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时间的流逝与人际关系的疏远,作者通过对重阳节的回忆,表达了内心的惆怅与孤独,加深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悟。
重阳节是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A. 七月
B. 九月
C. 十月
诗中提到的“京师”指的是哪座城市?
A. 洛阳
B. 长安
C. 成都
诗人对去年的重阳节有什么感慨?
A. 高兴
B. 悲伤
C. 无所谓
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韦应物的诗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王维则强调对亲情的怀念,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