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3:41
酒肆行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
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
回瞻丹凤阙,直视乐游苑。
四方称赏名已高,五陵车马无近远。
晴景悠扬三月天,桃花飘俎柳垂筵。
繁丝急管一时合,他垆邻肆何寂然。
主人无厌且专利,百斛须醇一壶费。
初醲后薄为大偷,饮者知名不知味。
深门潜酝客来稀,终岁醇醲味不移。
长安酒徒空扰扰,路傍过去那得知。
在长安的街道上,豪门大户售卖美酒,突然之间,酒楼高耸入云。春风拂面,碧色的酒杯玲珑剔透,银色的彩帜高高悬挂,招待客人。
回头望去,看到丹凤门,正对乐游苑。四方的赞美声早已传遍,五陵的车马无论远近都能聚集。
三月的晴天景色悠然,桃花纷飞,柳树低垂于酒席旁。繁忙的乐器声此起彼伏,而旁边的酒肆却显得如此寂静。
酒主无所谓,尽情地酿酒,百斛酒只需片刻便能消耗一壶。
先浓后淡可谓是大偷,饮酒的人只知名声,却不知酒的味道。
深藏的门庭,酝酿的酒客稀少,整年醇酒的味道始终如一。
长安的酒徒们纷扰不已,路边的行人又怎能知晓这些呢?
作者介绍:韦应物,唐代诗人,生于703年,卒于770年。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描写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韦应物在长安游历之际,沉浸在繁华的酒肆文化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及个人的感受。
《酒肆行》通过描绘长安酒肆的繁华与喧嚣,表现了作者对美酒与社交生活的独特感悟。开头通过直观的描写,展现了酒楼的高耸与春风中的美酒,营造出一种豪华的氛围。接下来,诗人回望历史名胜,展现了长安作为文化中心的繁华与热闹。诗中提到的“桃花飘俎柳垂筵”,描绘了一幅春日饮酒的美好场景,然而转而又以“邻肆何寂然”来反衬周围的冷清,表现出一种对比与矛盾。
最后,诗人感叹酒的味道与名声的脱节,反映了对物质享受的反思,暗示了即便是在繁华的表面下,真正的品味却可能被忽视。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长安酒肆图景,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如“桃花飘俎柳垂筵”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日饮酒的场景;通过对酒肆热闹与冷清的对比,展现了社会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酒肆的描绘,表现了对繁华背后人情冷暖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名声与真实享受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中具体的场景,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安陌”指的是哪个城市?
诗中“桃花飘俎柳垂筵”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诗中提到的“初醲后薄”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酒肆行》和李白的《将进酒》都涉及到饮酒的主题,但韦应物更注重社会风气与个人感受的对比,而李白则强调饮酒的豪放与放纵。两者在处理饮酒时的态度与情感表现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不同诗人的风格与思想。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酒肆行》的诗意、背景以及其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