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9:58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风为幄,云为盖。满堂烂,神既至。纷醉饱,锡以雨。百川溢,施沟渠,歌且舞兮。
风像帐篷,云像屋盖。满堂生辉,神灵已降临。纷纷醉饱,降下甘霖。百川奔涌,开辟沟渠,大家歌唱跳舞。
该诗词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一种欢庆和丰盈的氛围,类似于古代祭祀时的欢庆场景。诗中提及的“神”可能暗指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与感恩,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拜与对丰收的期盼。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个领域,尤其以词作闻名。苏轼的诗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苏轼的中年时期,正值其仕途坎坷、人生经历丰富之际。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太白词,并叙 其三》以生动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一个丰盈而欢乐的场景。诗中通过“风为幄,云为盖”的比喻,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神秘。接着,诗人描绘了人们在丰盛的宴会上尽情享受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恣意的生活态度。
“纷醉饱,锡以雨”这句不仅有对佳酿的赞美,更隐含着对自然恩惠的感激,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最后,通过“歌且舞兮”,诗人传达了人们在欢庆时刻的欢乐与活力,展现了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庆典,既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生活的热爱,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风为幄,云为盖”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纷醉饱,锡以雨”中的“雨”象征什么?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苏轼的《太白词,并叙 其三》与李白的《将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