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3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1:23
对食有感
作者:陆游 〔宋代〕
我老虽无家,其实如客耳。
食至举匕箸,饱则舍而起。
厨人有勤惰,我岂形愠喜。
园畦摘青蔬,地碓舂赤米。
劳人固已多,坐享颡常泚。
作诗本自规,亦以告闾里。
我虽然年纪大了,实际上就像个客人一样没有固定的家。
吃饭时端起筷子,吃饱了就离席而去。
厨师的勤劳与懒惰,我又怎会表现出愤怒或喜悦呢?
在菜园中采摘青菜,在石磨上舂米。
辛勤劳作的人本就很多,我只是坐享其成。
写诗本是自我约束,也是为了向邻里表达心声。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多描写家国情怀、个人遭遇,风格质朴而深沉。陆游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民生的苦难,他的诗歌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生活境遇的无奈,以及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承认与敬意,表达了作者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家之感。
《对食有感》是陆游晚年的一首诗,主题围绕着饮食和生活的感悟。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绘了自己年老无依、如客人般的生活状态,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孤独感。开头的“我老虽无家,其实如客耳”,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他对自己现状的认知,表达了对家园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力感。
随后的几句则通过对饮食的描写,展现了生活的琐碎与平常。诗人不仅对厨师的勤惰表示理解,甚至在面对生活的琐事时,表现出了一种宽容和洒脱的态度。这种情感的转变,既反映了对生活的适应,也折射出他对社会劳动者的尊重与同情。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写诗的动机,即为了向邻里传达心声。这不仅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表现,更是对周围人的一种关怀。通过书写,陆游将个人的孤独与社会的联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对劳动者的尊重,以及在孤独中寻求自我表达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的“我老虽无家,其实如客耳”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厨人有勤惰,我岂形愠喜”中,诗人对厨师的态度是?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对食有感》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涉及到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劳动者的尊重,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对社会的观察,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在艺术风格上,陆游的语言质朴而清新,杜甫则更显沉重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