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0:26
假山小池
连获三峰寺,桃源一路分。
池偷镜湖月,石带澳州云。
鱼队深犹见,琴声静更闻。
严幽林箐密,疑可下湘君。
在三峰寺的连绵山峦中,桃源的路仿佛在这里又分开。小池如同镜子般映照着湖中的月亮,怪石环绕着澳洲的云彩。鱼群在水中游弋,深处依稀可见;琴声在幽静的环境中更显得清晰。浓密的树林让人感到幽静,仿佛湘君可以在此处轻轻下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因其诗歌中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而闻名。其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陆游在战乱和政治动荡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他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反映出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假山小池》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交融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山水及小池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开篇提到的“三峰寺”与“桃源”构成了一个理想的隐逸环境,传递出一种逃离尘世纷扰的向往。接着,通过“池偷镜湖月”,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池水比作镜子,使得湖中的月亮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增添了诗的意境。
此外,诗中“鱼队深犹见,琴声静更闻”描绘了一个安静而富有生机的场景,鱼群自在游弋,琴声在此时显得尤为动人,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结尾的“疑可下湘君”,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渴望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陆游内心深处对自然美和宁静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
逐句解析:
连获三峰寺,桃源一路分。
描述了三峰寺的美丽和桃源的分道扬镳,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分离。
池偷镜湖月,石带澳州云。
池水如镜,映照月光,与周围的怪石形成对比,描绘出自然的和谐美。
鱼队深犹见,琴声静更闻。
鱼群在水中轻盈游动,琴声在静谧的环境中回荡,表现出一种宁静与生机并存的状态。
严幽林箐密,疑可下湘君。
密林的幽静让人联想到湘水之神的到来,暗示着一种美好理想的存在。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池偷镜湖月”中的“偷”字意为:
A. 偷偷的
B. 窃取
C. 似乎是
D. 像
诗中提到的“桃源”是指:
A. 一种果树
B. 理想的隐居地
C. 一种诗歌形式
D. 一种饮品
“鱼队深犹见”意指:
A. 鱼群在水中游得很快
B. 鱼群在深水中依然可以看见
C. 鱼群已经不见了
D. 鱼群在水面上游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陆游的《假山小池》更注重对水的描写,展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对心灵的影响。王维通过山的沉稳与宁静表达了个人的孤独感,而陆游则在宁静中寻求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