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画(十八首)》

时间: 2025-07-27 03:09:56

诗句

一宿因缘逆旅中,短词聊以托泥鸿。

当时我做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3:09:56

原文展示:

一宿因缘逆旅中,短词聊以托泥鸿。
当时我做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

白话文翻译:

在逆旅中一宿相遇,短短的词句只能寄托在泥土的鸿雁上。
我当初是做陶器的承旨,何必在尊前面羞愧得面红耳赤。

注释:

  • 逆旅:指旅途中的客栈或旅店,寓意身处异地他乡。
  • 泥鸿:泥土制成的鸿雁,象征着寄托与思念。
  • 陶承旨:承旨是古代官职,这里暗指诗人曾是陶器的制作者,暗含自谦之意。
  • 尊前:指在尊贵的面前,表现出对权贵的敬畏和自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以风流才子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花鸟,且极具个性与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寅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与反思。诗中表现出对名利的淡然,体现了他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寅对自己身世与身份的思考。开篇即以“逆旅”描绘出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漂泊,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不易。短短的词句“聊以托泥鸿”生动地表现了他对过往的追忆与情感寄托,泥土的鸿雁不仅是一种物象,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寓意着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执着。

“当时我做陶承旨”一句,既是自谦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反思。诗人曾经身居高位,却不愿在权贵面前表现出任何的羞愧,表现了他对权利和地位的看淡。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流露出一种对世事的深刻理解与淡然态度,让人感受到唐寅的个性与才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宿因缘逆旅中:在旅途中偶然相遇,暗示缘分的可贵与短暂。
  • 短词聊以托泥鸿:短短的诗句寄托着自己的情感,泥鸿象征着失去的理想与寄托的希望。
  • 当时我做陶承旨:自谦地提到自己的职业,反映出诗人的谦卑与对身份的认同。
  • 何必尊前面发红:对权贵的敬畏与自卑的否定,表现出一种洒脱与不羁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泥鸿”比喻诗人的情感寄托,生动且形象。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唐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名利的看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世事无常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逆旅:象征人生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 泥鸿:象征着寄托与追忆,含有对理想的怀念。
  • 陶承旨:代表着身份与地位的自我认同,体现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逆旅”主要指什么?

    • A. 旅行的目的地
    • B. 旅途中的客栈
    • C. 诗人的家乡
    • D. 知己的聚会
  2. “泥鸿”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寄托与思念
    • C. 生活的困境
    • D. 诗人的身份
  3. 诗人对“尊前面发红”的态度是?

    • A. 惧怕
    • B. 敬畏
    • C. 轻松
    • D. 羞愧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唐寅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唐寅更倾向于自我反思,而李白则多表现出豪情与洒脱。
  • 例如,李白在《将进酒》中表现出对生命的豪放态度,而唐寅在《题画》中则显得更加内敛与深思。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唐寅研究》
  2. 《唐寅与他的诗词艺术》
  3.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查询

小孤山 闰中秋玩月 发德山 白马渡 舟过德山为留半日 复至德山 送福同年复宰关中 拟赠晋江御史陈公 九月同琉球郑生赴通州作 伤歌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授业 稽疑送难 虎瘦雄心在 面貌一新 霸王鞭 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订偶 秋杀 貝字旁的字 高头大马 包含乐的词语有哪些 丶字旁的字 拣精拣肥 丿字旁的字 入字旁的字 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熊的成语 知人则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