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3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9:55
咏月
湖上风高动白蘋,
暂延清景此逡巡。
隔年违别成何事,
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
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
倚泣苍苍桂一轮。
在湖面上,风吹动着白色的水草,
我在这里暂时停留,欣赏这清晰的景色。
经过一年的分别又会变成什么呢,
半夜里相互凝视,仿佛像老朋友一般。
月亮映照着静谧的湖面,显得有些矜持,
而那兔子则在明亮的地方嬉戏,神态活泼。
嫦娥已经老了,想必感到惆怅,
她倚靠在苍苍的桂树旁,泪水潸潸。
作者介绍:罗隐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他以诗风清新、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这首《咏月》写于唐代,正值诗人经历人生的变迁和思考,借助月亮来表达他对时间流逝、友人离别的感怀。在古代,月亮常常被赋予思乡、孤独的情感,罗隐也通过描写月亮反映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咏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以“湖上风高动白蘋”引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清新的湖泊景象,风的轻拂使得水草摇曳,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氛围。这种自然的美感引发了诗人的思考,接着他提出“隔年违别成何事”,表达出对时间流逝和友人离别的惆怅。通过“半夜相看似故人”,诗人将月亮拟人化,赋予它人情味,使读者感受到他对月亮的亲近感。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更具象征意义,“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展示了月亮与大自然的和谐,蟾蜍的矜持与兔子的活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嫦娥老大应惆怅”则引导读者思考嫦娥的孤独,借助神话传说,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无情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悲凉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以及对月亮的寄托,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月亮的描写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友人离别的思念以及对孤独的深刻体悟。诗人以月亮为媒介,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无常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咏月》作者是:
A. 李白
B. 罗隐
C. 杜甫
“隔年违别成何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惆怅
C. 愤怒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着:
A. 寂寞
B. 欢笑
C. 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