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时间: 2025-07-27 19:18:06

诗句

更生苦讼石中书,宰掾非人欲引裾。

两猾论兵几败国,同时御史更谁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9:18:06

诗词名称: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更生苦讼石中书,宰掾非人欲引裾。
两猾论兵几败国,同时御史更谁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政治斗争的无奈与悲哀。他认为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许多事情都变得痛苦而艰难。宰相与官员们并非出于公心,反而只是在追求个人的利益。两国之间的战略讨论中,常常是两派狡猾之人,导致国家几乎走向灭亡。如今的御史又有谁能与之相比呢?


注释:

  • 更生:再生,指再次经历。
  • 苦讼:痛苦的争讼,形容政治斗争激烈。
  • 宰掾:指宰相及其下属,泛指官员。
  • 引裾:引导,拉着衣袖,意指引荐或拉拢。
  • :狡猾,形容人心险恶。
  • 论兵:讨论军事问题。
  • 御史: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

典故解析:

“石中书”指代古代的书籍与文字,象征着智慧与知识的积累;“宰掾非人”反映了对官场腐败的痛心;“两猾论兵”则强调了权谋之争对国家的危害,类似于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与将领之间的斗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擅长用典,情感真挚,常常借古讽今。

创作背景:

本诗是黄庭坚为其叔父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以及对政治现状的思考,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挽词通过对政治斗争的深刻反思,表现了对人情世故的无奈。诗中“宰掾非人欲引裾”一语道出了官场的险恶与人心的复杂,揭示了当时政治生态的阴暗面。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将个人的痛苦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通过“更生苦讼”与“两猾论兵”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整首诗既有对亲人的追思,又有对社会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与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更生苦讼石中书:暗示政治斗争的艰辛与复杂,书籍象征智慧,但在现实中却难以施展。
  2. 宰掾非人欲引裾:官员的动机并不纯粹,反倒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互相拉拢,这种现象令人失望。
  3. 两猾论兵几败国:两国的狡猾之人讨论军事,结果几乎导致国家的覆灭,表现出权谋的危害。
  4. 同时御史更谁如:对当今御史的失望与无奈,质疑谁能与以往的清明廉洁相比。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更生苦讼”和“宰掾非人”,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诗歌的情感。
  • 隐喻:将“书”比喻为智慧的象征,反映对知识与真理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亲人的追忆与对政治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其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 石中书:象征智慧与沉重的历史负担。
  • 宰掾:代表腐败的官场,暗示人心的黑暗。
  • :象征狡诈与阴险,反映权谋斗争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更生苦讼”中“苦”字的意思是: a) 快乐
    b) 痛苦
    c) 忍耐

  2. 诗中的“宰掾”指的是: a) 皇帝
    b) 官员
    c) 士人

  3. “两猾论兵”中“猾”的意思是: a) 诚实
    b) 狡猾
    c) 勇敢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反映了士人对于社会现状的忧虑,但黄庭坚更多地聚焦于个人与权力的关系,而杜甫则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直接关切。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平山堂 翩翩水中舟 翩翩弓之张兮诗三章寄王介甫 翩翩弓之张兮诗三章寄王介甫 翩翩弓之张兮诗三章寄王介甫 偶占 偶闻有感 偶成 偶成 南山之田赠王介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歹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王充 撼天动地 笑骂由人 调开头的成语 各执一词 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简牒 糹字旁的字 铲土机 披述 四荒八极 苴秸 韋字旁的字 千里寄鹅毛 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