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夕》

时间: 2025-07-27 11:14:29

诗句

自怜三十未西游,傍水寻山过却秋。

一夜雨声多少事,不思量尽到心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14:29

原文展示:

自怜三十未西游,傍水寻山过却秋。一夜雨声多少事,不思量尽到心头。

白话文翻译:

我自怜三十岁还未去远游,靠近水边寻访山野度过这个秋天。一夜的雨声仿佛带来了多少烦恼,却又不去细想,尽数涌上心头。

注释:

  • 自怜:自我怜悯,感到可怜。
  • 三十未西游:三十岁还没有出远门旅行。
  • 傍水寻山:靠近水边,寻找山林,意指游玩或漫步。
  • 过却秋:度过秋天。
  • 一夜雨声:整夜的雨声。
  • 多少事:许多事情,通常指烦恼或心事。
  • 不思量尽到心头:不去细想,所有的心事都涌上心头。

典故解析:

“未西游”里的“西游”可以理解为出游,常常在古诗中用来表达对人生的追求与对自由的向往。“傍水寻山”是古代文人游玩的常见场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道融(约 736-788),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山水诗著称,擅长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崔道融三十岁时,正值中年,正是人生的一种思考期。诗中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夕》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人在秋天的夜晚,因雨声而引发了对人生的思索。诗的开头以自怜的方式引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三十岁尚未出游的无奈,借此引出对秋天的感慨。秋天本身象征着收获和成熟,但在这里却带有一丝萧瑟和惆怅,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往的追忆。

“傍水寻山”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反思。雨声的描写则是诗中情感的转折点,突显了诗人心中的忧虑和烦恼。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却在意境上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自怜三十未西游:诗人自我感叹,三十岁仍未曾出远门游历,暗示对生活的不满。
    • 傍水寻山过却秋:在秋天的时节,诗人选择在水边和山中游玩,享受自然,但也显得有些孤独。
    • 一夜雨声多少事:雨声的回响让他想起了许多心事,仿佛在倾诉心中的苦闷。
    • 不思量尽到心头:诗人选择不去深思这些烦恼,但它们依然如潮水般涌来,无法逃避。
  • 修辞手法

    • 拟人:雨声似乎带来了“多少事”,让人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傍水寻山”,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孤独与对过去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在岁月流逝中的感慨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水与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人生的旅程。
  • :象征成熟与凋零,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雨声:象征内心情感的波动与思绪的纷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自怜的原因是什么?

    • A. 因为未曾出游
    • B. 因为失去亲人
    • C. 因为生活贫困
  2. “傍水寻山”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城市的厌倦
    • C. 对朋友的怀念
  3. “一夜雨声多少事”的意思是什么?

    • A. 雨声让人快乐
    • B. 雨声带来了烦恼
    • C. 雨声让人安静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秋夕》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通过自然描写反映内心情感,前者更倾向于个人的忧虑,后者则表现出宁静的心境。两者都展示了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崔道融生平与作品分析相关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诗六首 其二 杂诗六首 其一 戊寅入岭丁亥上元游碧落洞 鸱夷子皮赞 奉寄彭城公 寄从弟 晚日湖上寄所思 仙游寺(有龙潭穴、弄玉祠) 云母泉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不及行 温香软玉 面壁而已 竖心旁的字 轻出 洗髓伐毛 旧事重提 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龜字旁的字 谈玄说妙 中长铁路 舌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能结尾的成语 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差结尾的成语 干字旁的字 包含蜷的词语有哪些 雷轰电转 眼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