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2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9:13
《二风诗》
古有正王,能正慎恭和以安上下,故为至正之诗一章四韵八句为君之道,何以为明?功不滥赏,罪不滥刑谠言则听,谄言不听王至是然,可为明焉。
古代有位正直的君王,他能够以端正、谨慎和和谐的态度来安抚上下,因此写下了这首至正之诗。诗中有四韵八句,阐述了君主的道理,如何才能明智?他不随意赏赐功劳,也不随意施加刑罚,凡是正直的言辞都会倾听,而谄媚的言辞则不会被采纳,君王如此行事,才可称得上明智。
元结,字子文,号青溪,唐代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政治见解著称,作品多涉及政治、道德和人性。
《二风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政局不稳。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明君治国理政的思考,强调了公正与廉洁的重要性。
《二风诗》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君主治国的原则,强调了“正”、“慎”、“恭”和“和”的重要性。诗中所提到的“不滥赏”、“不滥刑”体现了对权力的高度警觉,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与思考。诗歌通过对比正直与谄媚,告诫君主要明察秋毫,警惕那些只会迎合的谄媚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厚,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诗中使用了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正言与谄言的对立突出主题,增强了诗的说理性和艺术性。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明君治国的原则:公正、谨慎、听取正直的言辞。它不仅探讨了政治伦理,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治理的追求。
《二风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提到“功不滥赏,罪不滥刑”是指什么?
“谠言则听,谄言不听”表达了什么思想?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元结的《二风诗》更注重政治伦理的探讨,而白居易则更多关注人性与情感的表达。这种不同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