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2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7:01
古有仁帝,能全仁明以封天下,故为至仁之诗二章四韵十二句。
猗皇至圣兮,至惠至仁,德施蕴蕴。
蕴蕴如何?不全不缺,莫知所贶。
猗皇至圣兮,至俭至明,化流瀛瀛。
瀛瀛如何?不虢不赩,莫知其极。
古代有位仁德的皇帝,能够以仁爱和明智来统治天下,因此写下了这首赞美仁德的诗,共两章,四韵,十二句。
这位皇帝圣明无比,施惠与仁德,德行深厚而广泛。
深厚又广泛是什么样的呢?既不多也不少,令人难以捉摸。
这位皇帝圣明无比,俭朴而明智,化育万物如水流一般。
这种化育又是什么样的呢?既不多也不缺,令人无法知道它的尽头。
元结,生于唐代,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新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道德和仁爱的深刻思考。
《至仁》这首诗是在一个强调道德和仁爱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旨在赞美仁德的皇帝,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君主德治的期望。
《至仁》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仁德的重要性。诗中通过对仁帝的描绘,强调了仁爱和明智统治的必要性,表达了对理想君主的向往。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仁帝的德行,后两句则进一步阐释了这种德行的深厚和难以捉摸,暗示仁德的博大精深,无法用简单的标准来衡量。这种对仁德的追求和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理想统治者的期待。此外,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韵律感,又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整首诗旨在强调仁德的重要性,表现了对理想统治者的赞美和期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德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仁帝以什么方式统治天下?
“蕴蕴”在诗中表示什么?
诗中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