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2:00
老怯江边瘴疠乡,城东时喜到公房。
历言五藏如经眼,欲去三彭自有方。
身厌远游安静默,术因多病更深长。
时时为我谈尊宿,曾入南公古道场。
我年老了,常常害怕江边那瘴疠之乡,城东时常欣喜地来到您的房子。
您常言说五脏就像经书的眼睛,而想要去掉三彭的病症自有办法。
我厌倦了远游,宁愿安静沉默,疾病多了,技艺反而更精深。
您时常给我讲述尊敬的老师,曾经进入南公的古道场。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的弟弟。以词、诗、文闻名于世,作品风格深沉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辙晚年,表达了对医僧善正的敬重与感激,反映出他对健康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在瘴疠横行的江边,诗人对医僧的到来感到欣慰,同时也流露出对疾病的无奈与对医术的信任。
《赠医僧善正》是一首抒情诗,诗中蕴含着对医者的尊敬与感激,同时也表露出诗人对生命和健康的思考。诗的开头,苏辙以“老怯”自谦,表明了自己年老多病的状态,这种自我贬低的方式恰好衬托出医僧的高尚与无私。接着,诗人提到医僧常常分享的医学知识,强调了五脏的重要性,显示出他对医学的重视。
在对待疾病的态度上,苏辙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虽然身心俱疲,但对医术的信任和对生命的尊重让他选择安静地面对这一切。他对于医僧的敬仰不仅仅出于对医术的钦佩,更是对人性光辉的赞美,彰显出医者仁心的伟大。
最后,诗人提到医僧对尊师的讲述,显示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意识。在诗的整体结构上,前两联讲述医僧的医术,后两联则转向个人的感受与对文化的思考,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呼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医僧的敬重,体现了对生命、健康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医术的信任与对疾病的淡然,展现了深厚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诗词测试:
“老怯江边瘴疠乡”中的“老”指什么?
“身厌远游安静默”中“安静默”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诗中提到的“三彭”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苏辙在面对疾病与衰老时表现出一种淡然与接受,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