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2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24:24
桃花渡
作者: 沈贞 〔明代〕
渡头浑似曲江滨,
谁种桃花隔世尘。
红雨绿波三月暮,
暖风黄鸟数声春。
舟横落日非无主,
树隔层霞不见人。
几欲前源访仙迹,
迷茫何处问通津。
在渡口,景色仿佛像曲江边那样美丽,
谁在这里种下了桃花,将世间尘埃隔离?
三月的黄昏,红色的雨水与绿色的波浪交织,
暖风中偶尔传来几声黄鸟的鸣叫,感受春的气息。
船只在落日的余晖中停泊,似乎并没有船主,
树木隔着层层霞光,看不见人影。
我几欲沿着水源寻找仙人的踪迹,
却迷茫不知何处能问到渡口的信息。
作者介绍:沈贞,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沈贞的诗风强调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体现了明代文人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桃花渡》是在一个春日的傍晚所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烦恼的逃避。
《桃花渡》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渡头浑似曲江滨”引入,巧妙地将读者的想象引向一个美丽的渡口,仿佛置身于曲江的秀丽之中。“谁种桃花隔世尘”一句,既引出了桃花的意象,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排斥。
诗中通过“红雨绿波三月暮”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景象,色彩鲜明,富有生机。随着“暖风黄鸟数声春”的出现,诗人将春天的气息与鸟鸣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舟横落日非无主,树隔层霞不见人”则给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感觉,似乎在描绘着一个无人之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最后两句“几欲前源访仙迹,迷茫何处问通津”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超脱的追求,然而现实的迷茫却令他无从寻觅。这种矛盾的情感贯穿整首诗,使得整首作品既有自然的美感,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烦恼的逃避,反映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超脱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红雨绿波”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填空题: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__与现实之间的迷茫。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渡口有船主在吗?(是/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