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3:22
百战惨何极,藐躬当劫余。
苍黄事戎马,寂寞置琴书。
泪为群黎洒,家无担石储。
自知狂足哂,举世可容予。
经过无数惨烈的战争,究竟还有多少极限?我微不足道的身躯又能如何抵挡这场劫难?苍天与黄土之间,尽是戎马之事;我却独自寂寞,书琴相伴。为百姓的苦难,我流下了无数的泪水,而我的家中却没有一石的粮食储备。自知我这狂妄之举令人发笑,然而在这世上,竟然还有人能够容忍我。
吴坤修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多变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社会动荡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挣扎,风格上兼具豪放与细腻。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战乱频繁、民众疾苦的时代。吴坤修在历史的巨变中,感受到了战争对个人与社会的冲击,因此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无奈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充满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开头的“百战惨何极”,直接引出主题,表现出对频繁战争的厌倦与无奈。接着,诗人用“藐躬当劫余”来表达自身的渺小与无力感,似乎在问:在如此巨大的历史洪流中,个人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诗中“苍黄事戎马”一语,描绘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与动荡,音乐与书籍在此显得格外孤寂,显示了诗人的情感孤独。
通过“泪为群黎洒”,诗人将自己的悲痛与百姓的苦难紧密相连,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而“家无担石储”的句子,更是点出了个人生活的窘迫与无奈,仿佛在质问: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安稳的生活何在?
最后一句“自知狂足哂,举世可容予”则是对自己处境的自嘲,表现出一种无奈的豁达。尽管身处乱世,诗人依然保持着独立的思考与自我反省,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精神面貌。
整首诗以战争与个人生活的矛盾为主线,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对自身与社会的观察,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的“百战”指的是什么?
“泪为群黎洒”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自称“藐躬”,这反映了什么?
吴坤修的《依韵酬高大伯敦兼简许六仙屏》与杜甫的《春望》都展现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对民生的关切,但吴坤修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自省,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对比体现出不同诗人对相似主题的独特理解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