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使淮南》

时间: 2025-05-02 04:55:49

诗句

汉使徵兵诏未休,两行旌旆接扬州。

试上高楼望春色,一年风景尽堪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5:49

原文展示

奉使淮南
作者:李涉〔唐代〕

汉使徵兵诏未休,两行旌旆接扬州。
试上高楼望春色,一年风景尽堪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汉朝征兵的命令仍未停止,两行旗帜在扬州相接。作者试着登上高楼,眺望春天的景色,却发现一年四季的美景都令他感到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汉使:指汉朝的使者。
  • 徵兵诏:征召兵员的诏书。
  • 旌旆:指军旗和旗帜。
  • 扬州:古代著名的城市,经济繁荣。
  • 高楼:指较高的建筑,便于远望。
  • 春色:春天的景色。
  • 堪愁:值得令人愁苦。

典故解析

“汉使徵兵”与中国古代征兵的制度有关,反映了国家对外征战的需求,而“扬州”则是当时经济文化繁荣的象征。诗中提到的春色,暗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因时局动荡而感到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唐代诗人,字德修,生平不详。以写景抒情见长,作品多表现人生感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兵戈连绵之时,诗人身处战乱之中,感受到征兵的无奈与对家园平静生活的怀念,因此写下了这首充满感伤的诗作。

诗歌鉴赏

《奉使淮南》是一首表现诗人对国家动荡和个人愁苦感受的作品。开篇写汉使征兵的命令未曾中断,暗示了国家的紧迫形势。接着提到扬州的旌旆,既是地理位置的描绘,也展示了当时的繁华与动乱并存的矛盾。

诗人试图通过登高望远的方式,去寻找那一抹春色,然而春天的美景却无法驱散心中的忧愁。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一种无奈与惆怅,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在艺术表现上,作者以“试上高楼”引入,采用了视觉的延展,营造出一种远眺的情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整首诗在意象上也通过春色和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使徵兵诏未休:国家正征兵,命令不断,暗示战争的频繁。
  • 两行旌旆接扬州:扬州作为繁华的城市,军旗林立,显示出军队集结的紧迫感。
  • 试上高楼望春色:诗人试图通过高处的视角,寻找春天的美景,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
  • 一年风景尽堪愁:四季的美景在愁苦的心情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反映出内心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色比作美好生活,暗示对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
  • 对仗:如“汉使徵兵”和“两行旌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色虽美,却无法填补诗人内心的愁苦,体现春天的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乱中的征兵情景和对春色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动荡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深沉的忧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使:象征国家的动荡与征战。
  • 旌旆:代表军队的集结与力量。
  • 高楼:象征着远望与渴望的空间。
  • 春色: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使”指的是哪个朝代的使者?

    • A. 唐代
    • B. 汉代
    • C. 宋代
  2. 诗人试图从高楼上望什么?

    • A. 秋色
    • B. 春色
    • C. 夏色
  3.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 A. 幸福
    • B. 愁苦
    • C. 兴奋

答案

  1. B. 汉代
  2. B. 春色
  3. B. 愁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李涉的《奉使淮南》和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国家动荡对个人情感的影响。李涉的诗更多集中在对春色的渴望与愁苦的对比,而杜甫则通过更为直接的描写传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李涉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吴子范自寿 其三 和吴子范自寿 其二 和吴子范自寿 其一 和迂叟原韵 北平感旧 游龙泉寺 游故宫博物院 西山晴雪 和郭麾霆津河道中 小圃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极深研幾 无明无夜 晴天打霹雳 各安本业 包含盾的词语有哪些 韦字旁的字 富贵骄人 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四点底的字 元从 引譬援类 绞丝旁的字 不分上下 矛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世主 沽名邀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