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宣化寺道光上人居》

时间: 2025-05-07 06:41:30

诗句

二十年前不系身,草堂曾与雪为邻。

常思和尚当时语,衣钵留将与此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1:30

原文展示:

二十年前不系身,草堂曾与雪为邻。常思和尚当时语,衣钵留将与此人。

白话文翻译:

二十年前我在这里不受束缚,草堂与白雪相伴。常常思念和尚当时的教诲,留下衣钵传给这个人。

注释:

  • 不系身:意指不受束缚,生活自由自在。
  • 草堂:指草屋,常用于隐居或修行的地方。
  • 和尚:指佛教的僧侣。
  • 衣钵:指和尚的袈裟和钵,象征着佛教的传承和教义。
  • 此人:指代诗人自己或有缘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字季长,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世纪。他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涉对往昔的回忆之际,表达了他对曾经隐居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佛教教义的思考。这里的“和尚”可能指代他生平中的一位师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二十年前隐居生活的怀念和对和尚教诲的思索。开头的“二十年前”便带出一种时光的流逝感,诗人似乎在追溯那段自由而清净的日子。接下来的“草堂曾与雪为邻”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图景,草堂与雪白的雪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和尚教诲的珍视,衣钵的象征意义不仅是物质的传承,更是精神的延续。诗中“留将与此人”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似乎在传达一种希望,希望这些教诲能够继续影响后人。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道德传承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二十年前不系身

    • 诗人回忆二十年前的生活,强调那时的自由自在,没有世俗的牵绊。
  2. 草堂曾与雪为邻

    • 描绘在隐居的草堂中,周围白雪皑皑,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3. 常思和尚当时语

    • 诗人常常思念和尚的教诲,说明和尚的教义对他有着深远的影响。
  4. 衣钵留将与此人

    • 表达了诗人希望将和尚的教诲和精神传承下去,寄望于未来。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二十年前”和“草堂曾与雪”为对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草堂与雪的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高洁、脱俗的境界,象征诗人的理想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隐居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佛教教义的重视,传递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堂:象征隐逸的生活,代表着诗人对自然和清静生活的向往。
  • :象征纯洁和宁静,常与高洁的品格联系在一起。
  • 衣钵:象征着传承与教义的延续,代表佛教的智慧和道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回忆的是哪一段时间的生活?

    • A. 二十年前
    • B. 十年前
    • C. 昨天
  2. “草堂曾与雪为邻”中的“雪”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纯洁
    • C. 纷争
  3. 诗中提到的“和尚”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教义
    • C. 权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韩愈《晚春》

诗词对比:

李涉的《题宣化寺道光上人居》与王维的《鹿柴》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但李涉更注重于对过去的回忆与教义的传承,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李涉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新郎(题君用山园) 菩萨蛮(乙巳冬前间举似前作,因和之) 满江红(再用前韵) 六么令(再用前韵) 临江仙·手拈黄花无意绪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生查子(民瞻见和,复用前韵) 谒金门·归去未 鹧鸪天·戊午拜复职奉祠之命 菩萨蛮(雪楼赏牡丹席上用杨民瞻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严词厉色 禾字旁的字 鬼使神差 毁冠裂裳 递更 包含辨的词语有哪些 竹字头的字 其开头的成语 纤瑕 見字旁的字 食不暇饱 极昼 吾日三省 手包 弓字旁的字 困心横虑 尸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