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居》

时间: 2025-05-02 13:07:08

诗句

一从身世两相遗,往往关门到午时。

想得俗流应大笑,不知年老识便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7:08

原文展示:

山居
一从身世两相遗,
往往关门到午时。
想得俗流应大笑,
不知年老识便宜。

白话文翻译:

从此我与世俗渐行渐远,
常常关上门直到午时。
想必那些世俗的人会嘲笑我,
却不知年长后懂得了生活的道理。

注释:

  • 一从:从此、从今往后。
  • 身世:身世指个人的经历和身份,这里指与世俗的关系。
  • 往往:常常、经常。
  • 关门:关上门,指与外界隔绝。
  • 午时:指正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俗流:指世俗之流,泛指普通人或社会大众。
  • 便宜:指明理、懂得生活的道理。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方式的自省和对世俗观点的反思,显示出一种超脱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唐代诗人,其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有隐逸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隐居山林时,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和对社会的反思。

诗歌鉴赏:

《山居》是李涉表达隐逸生活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简单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思考和内心的宁静。开篇“身世两相遗”便表明了他与世俗的割裂,似乎在告别过去的繁华与喧嚣。关上门直至午时,暗示他对时间的忽视,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中。接下来,诗人对外界的嘲笑并不在意,这种不以世俗眼光为重的态度,展现了他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最后一句“不知年老识便宜”,则蕴含了对人生智慧的领悟,年长后才懂得生活的真谛与价值。整首诗通篇流露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既有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又有对世俗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从身世两相遗”:表示自此与世俗的关系渐行渐远。
    • “往往关门到午时”:常常关上门,象征与外界隔绝,专注于内心。
    • “想得俗流应大笑”:推测外界的人会嘲笑他选择的生活方式。
    • “不知年老识便宜”: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理解生活的真正含义。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句式工整,形成鲜明的对仗。
    • 反讽:通过外界的嘲笑反衬内心的坚守,表现出一种独立的思考。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分析:

  • 关门:象征与世俗生活隔绝,追求内心的安宁。
  • 午时:时间的象征,暗示生活的流逝与沉静。
  • 年老:象征智慧的积累,表明人生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从身世两相遗”中,“身世”指的是什么? A. 家族背景
    B. 个人经历
    C. 社会地位

  2. “往往关门到午时”中,关门的意义是:
    A. 逃避现实
    B. 与外界隔绝
    C. 增加社交

  3.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追求
    B. 反思
    C. 嘲笑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李涉 vs. 王维
    • 李涉的《山居》强调对世俗的反思与内心的宁静,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更侧重于自然与人生哲理的结合。两者都表现了隐逸的主题,但风格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张咏老知县 题德山涓老无句堂 道上杂花盛开 宴桃源 酬李才叔见赠 江南道中 和因老游水寨府治东轩二首 对雪和子厚弟四首 秋日即事三首 折丹桂(送蘧、著、迈三子庚辰年省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平民百姓 以公灭私 倒悬之急 死死平平 龝字旁的字 疾恶如雠 包含贫的词语有哪些 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鱼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包含片的词语有哪些 闭系 飞沙走石 裱糊 裒凶鞠顽 车字旁的字 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遁入空门 自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