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

时间: 2025-05-02 18:48:28

诗句

新月照水水欲冰,夜霜穿屋衣生棱。

野庐半与牛羊共,晓鼓却随鸦鹊兴。

夜来履破裘穿缝,红颊曲眉应入梦。

千夫在野口如麻,岂不怀归畏嘲弄。

我州贤将知人劳,已酿白酒买豚羔。

耐寒努力归不远,两脚冻硬公须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8:28

原文展示

新月照水水欲冰,夜霜穿屋衣生棱。
野庐半与牛羊共,晓鼓却随鸦鹊兴。
夜来履破裘穿缝,红颊曲眉应入梦。
千夫在野口如麻,岂不怀归畏嘲弄。
我州贤将知人劳,已酿白酒买豚羔。
耐寒努力归不远,两脚冻硬公须软。

白话文翻译

新月照在水面上,水面似乎快要结冰;
夜霜穿透房屋,衣服上生出了冰棱。
我的小屋半是与牛羊共享,
早晨的鼓声却随着乌鸦和喜鹊的叫声而响起。
昨夜我穿的鞋破了,裘衣的缝隙也被风吹开,
红润的脸颊和弯曲的眉毛,应该在梦中。
千百人在野外口口声声,像麻一样喧嚣,
难道不怀念归家,怕被嘲笑吗?
我所在的州里贤明的将领知晓人们的辛劳,
已经酿好了白酒,准备买来小猪羔。
耐寒的努力,归家并不遥远,
但两脚冻得僵硬,公公的心却是柔软的。

注释

  • 新月:初升的新月,象征着新的开始。
  • 水欲冰:水面似乎要结冰,形容寒冷的天气。
  • 夜霜:夜晚的霜,给人带来寒意。
  • 野庐:乡野的小屋。
  • 晓鼓:清晨的鼓声,通常用来唤醒人们。
  • 千夫在野:指众人聚集在野外,形容人群的喧闹。
  • 贤将:指有智慧和才能的将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词曲等多方面均有卓越成就。苏轼的作品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感慨。诗中描绘了寒冷的夜晚,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诗歌鉴赏

苏轼的《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诗的开头以新月照水、夜霜穿屋的景象引入,借景抒情,表现了严寒的气候给人带来的感受。接着,诗人描绘了乡野的生活,野庐与牛羊为伴,展现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中“夜来履破裘穿缝”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破旧的衣物和鞋子,仿佛在诉说着他生活的窘迫。红颊曲眉的梦境则反映了他内心的柔软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千夫在野口如麻”,则展现了社会的喧闹与人们的辛劳。诗人在此借喻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以及对家庭温暖的追忆。最后两句提到州里的贤将酿酒买豚羔,表现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月照水水欲冰:新月的光照在水面上,水面似乎快要结冰,暗示了寒冷的天气。
  2. 夜霜穿屋衣生棱:夜晚的霜从屋外穿透进来,衣服上生出了冰棱,形象地描绘了严寒。
  3. 野庐半与牛羊共:小屋与牛羊共同栖息,展现了乡野的生活场景。
  4. 晓鼓却随鸦鹊兴:清晨的鼓声伴随着乌鸦和喜鹊的叫声,形成一种生动的早晨氛围。
  5. 夜来履破裘穿缝:夜里鞋子破了,裘衣的缝隙也被风吹开,反映了生活的窘迫。
  6. 红颊曲眉应入梦:红润的脸颊和弯曲的眉毛,似乎在梦中,表现了内心的柔软。
  7. 千夫在野口如麻:众人在野外口口声声,像麻一样喧闹,描绘了人群的喧嚣。
  8. 岂不怀归畏嘲弄:难道不怀念归家,怕被嘲笑吗?反映了对归家的渴望与恐惧。
  9. 我州贤将知人劳:我所在的州里贤明的将领关注人民的辛劳。
  10. 已酿白酒买豚羔:贤将已经酿好了白酒,准备买来小猪羔,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11. 耐寒努力归不远:耐心与努力,归家并不遥远,传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12. 两脚冻硬公须软:虽然双脚冻得僵硬,内心却是柔软的,表现了人性的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夫在野口如麻”,将人群的喧嚣比作麻,生动形象。
  • 拟人:如“夜霜穿屋”,将霜拟人化,增加了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严寒的自然环境和乡野生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艰辛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月:象征希望与新生。
  • :象征流动与生命。
  • :代表寒冷与凋零。
  • 牛羊:象征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象征欢庆与团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月”象征什么?

    • A. 结束
    • B. 希望与新生
    • C. 厄运
    • D. 迷茫
  2. 诗人提到“千夫在野口如麻”,意在表达什么?

    • A. 人多喧嚣
    • B. 人少冷清
    • C. 静谧的乡村
    • D. 忙碌的城市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渴望与期待
    • C. 无奈
    • D. 忧伤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王维《鹿柴》:描绘自然与乡村的和谐美景。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两位诗人都表现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但苏轼的诗更具人文关怀,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所居苦多鼠近得一猫子畜之虽未能捕而鼠渐知 题妙明师静轩 无俗轩 每岁正月度太阳岭半山间有梅花尝以此时开每 道中四绝 十月二十三日赵守侵早泛舟游西山有诗即席各 腊梅 草亭远望 拟州学横翠轩 题西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十里洋场 廾字旁的字 占繇 奥援有灵 缶字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不足为虑 风流倜傥 头重脚轻根底浅 情见乎词 举目皆是 页字旁的字 帘布 鹿字旁的字 呈见 包含芦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