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0:13
满庭芳·香叆雕盘
作者:苏轼 〔宋代〕
香叆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
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
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
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尚悠扬。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
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
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
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
在那精美的雕盘上,香气四溢,冰凉的筷子映衬出独特的画堂风景。东道主情意深厚,盛情款待,呈上了华丽的盛宴。那娇嫩的玉颈如同圆润的玉石,藕丝般的新衣裳宛如仙女所穿。两声歌罢,月光洒在虚空的檐下,余音袅袅,令人陶醉。在人间,哪里还能找出如此司空见惯的美景呢?席间有位狂客,内心烦乱不安。听说金钗掉落,十指如春笋般纤长。亲眼见过的人,远胜宋玉,想象中赋诗的高唐更是无以伦比。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风格多样,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苏轼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波折与个人生活的困境之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与思考。
苏轼的《满庭芳·香叆雕盘》展现了一场美丽的宴席,诗中细致描绘了宴会的场景、主人对客人的热情以及客人间的互动。通过“香叆雕盘”与“寒生冰箸”的对比,苏轼不仅描绘了宴会的气氛,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随着“腻玉圆搓素颈”的描写,诗人将目光转向宴会中的美丽女子,仿佛在赞美她的娇美与纯净。余韵的“虚檐转月”更是将时间的流逝与音乐的余音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惆怅感。最后,诗人以“狂客”自居,表达了自己对美的渴求以及内心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苏轼的细腻与深情,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宴会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个词是用来形容宴席的华美的?
“腻玉”指的是?
诗中提到了哪个古代辞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