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2:25
洞仙歌(为叶丞相作)
辛弃疾
江头父老,说新来朝野。
都道今年太平也。
见朱颜绿鬓,玉带金鱼,
相公是,旧日中朝司马。
遥知宣劝处,东阁华灯,
别赐仙韶接元夜。
问天上几多春,
只似人间,但长见精神如画。
好都取山河献君王,
看父子貂蝉,玉京迎驾。
江边的父老乡亲们,谈论着新近的朝政变化,
大家都说今年是个太平年。
看到那红润的面色和青色的鬓发,
佩戴着玉带金鱼的官员,
他就是昔日的中朝司马。
远远知道他在劝谏的地方,
东阁的华灯高悬,
特别赐予仙乐,迎接元宵夜。
问天上有多少春光,
只如人间一般,常常看到精神气如画。
好将这大好山河献给君王,
看那父子之间的情谊,像貂蝉一样,迎接皇驾。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著名的词人和抗金名将。他的词风豪放,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与内部的不安定。诗中表现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前途的关注。
《洞仙歌》是辛弃疾为叶丞相所作,体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江头父老的谈论,描绘出了一幅朝廷与民间和谐共处的画面。开篇以父老的声音引入,表现出民众对国家安宁的期盼。接着,通过朱颜绿鬓的官员形象,体现出政治清明、官员为民的理想状态。诗中提到的“华灯”和“仙韶”则进一步增强了节日的气氛,象征着繁荣昌盛。
在情感上,该诗散发着一种深情款款的祝福,既希望君王能体察民情,也渴望国家的美好未来。辛弃疾通过对春光的追问,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最后,诗中提到的“山河献君王”则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显示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该诗通过对太平盛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同时展现出对父子情谊的珍视,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测试:
《洞仙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辛弃疾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父老”指的是:
A. 年轻人
B. 年长的乡亲
C. 读书人
“山河献君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君王的忠诚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战争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辛弃疾的《洞仙歌》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热爱,但辛弃疾的作品更注重于描绘政治清明与安定生活的场景,而苏轼则更为个人情感流露,展现出一种幽怀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