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0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03:36
送康判官往新安(一作皇甫冉诗)
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长。
猿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
驿路收残雨,渔家带夕阳。
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
如果不去新安,怎能知道江路有多长?
猿声近在庐前,水色胜过潇湘的美景。
驿道上残留着雨水,渔家在夕阳下归来。
何必为旅行的停泊而愁苦,足迹所到之处,皆有光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景文,号阮亭,唐代诗人,生于约公元710年,卒于约公元780年。他的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山水田园景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长卿与友人康判官别离之际,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旅途艰辛的感慨。新安作为目的地,虽远且路途遥远,但友谊的光辉照亮了前行的路。
《送康判官往新安》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送别诗。诗的开头“如果不去新安,怎能知道江路有多长?”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旅程的关心与惋惜,仿佛在说,只有亲自经历了,才能真正了解路途的艰辛与漫长。接下来的描绘“猿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则把读者带入一个自然的场景中,猿声的凄凉与水色的美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孤寂的情感,也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
“驿路收残雨,渔家带夕阳”中,残雨暗示着即将结束的旅途,而渔家归来的景象则象征着归属与安宁,形成了一种温暖的结束感。最后一句“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则是对离别情绪的升华,作者告诫自己和友人,不必为旅途的不确定而忧愁,因为使者的使命与光辉将照亮前行的道路,给人以希望。
整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人情冷暖,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离别的惆怅与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旅途的思考。它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还蕴含了深厚的人情味,表现了对未来的信心与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