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9:46
次韵李成季感事
作者:晁补之
吾庐无馀地,文字散堆案。
虽微清溪鹤,蓍画亦幽玩。
高人来何疏,午榻动成鼾。
梦闻足音喜,不待摇枕唤。
居贫少烟火,饘食尚须旰。
出门兀何之,踉跄从款段。
吾人古遗隐,凫足闵同患。
负日持献君,狐白不肯换。
商歌叩牛角,长夜安得旦。
飕飗满屋风,黄叶散投幔。
楚屈若灵龟,出处思过半。
所从聊自知,何用詹尹算。
不如天随生,头帻终日岸。
况君击庄缶,一念肠九转。
人方卧大室,子独号其畔。
寒山来助哭,咄尔勿嗟惋。
我的小屋没有多余的地方,书籍散乱地堆在案上。
虽然有清溪边的小鹤,蓍草的画作也只是一种幽静的玩物。
高人来访却显得冷淡,午睡时床榻因呼噜而轻轻颤动。
梦中听见足音而欢喜,不必摇醒枕边的人。
居处贫寒少有烟火,吃饭还得等到早晨。
出门又该往哪里去,踉跄着走向小路。
我们这些古人隐士,都是同样的忧虑。
即使负日持节献君,狐白却不愿意交换。
商歌叩响牛角,漫漫长夜何时才能迎来黎明。
窗外风声飕飗,黄叶在屋内纷纷飘落。
楚国的屈原如同灵龟,身处何地思虑已过一半。
从哪里而来我自己知道,何必向詹尹算计。
不如随天生长,头巾整日安静待在岸边。
况且君子敲打庄缶,心中念头起伏反复。
人们都在大房间安睡,唯独你在旁边呼喊。
寒山来助我哭泣,呜呼你何必感叹惋惜。
晁补之(约1050年-1120年),字允和,号山人,宋代诗人、词人,擅长描写隐士生活,诗风清新脱俗。其作品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批判。
《次韵李成季感事》是晁补之应李成季的邀请而作,反映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感受与思考。诗中描绘了隐士的孤独与清幽,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思索。
这首诗以清新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隐士的生活境况与内心感受。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作者的生活环境,尽管简朴,却充满了对自然的向往。清溪边的小鹤,成为了孤独生活的陪伴,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接着,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高人来访的渴望,然而却因生活的贫困而不得不等待。这种矛盾情感的展现,既表现了隐士生活的清苦,也流露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外界的思考,借助屈原的典故,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索。在此,晁补之不仅是在叹息个人命运的无奈,更是在质问生存的意义。诗中提到的“寒山来助哭”,沉重而又悲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表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操与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念。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清贫生活的无奈,也有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与对人生的反思。
诗人是哪个朝代的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寒山”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孤独与忧伤
C. 快乐与安宁
D. 友情
诗中的“高人”指的是?
A. 有权势的人
B. 有道德修养的人
C. 朋友
D. 诗人自己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权力的渴望
B. 隐士生活的清贫与孤独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爱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