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如庵 其三》

时间: 2025-04-30 02:40:59

诗句

朝供炉香夜供灯,闲来落得困瞢腾。

如庵许我参堂去,长作昭亭粥饭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40:59

原文展示:

和如庵 其三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朝供炉香夜供灯,
闲来落得困瞢腾。
如庵许我参堂去,
长作昭亭粥饭僧。

白话文翻译:

早晨供奉香火,晚上点燃明灯,
闲暇时光自然感到困倦昏沉。
如庵允许我参拜殿堂,
我愿长久做个吃粥的僧人。

注释:

  • 如庵:指寺庙,可能是特定的寺庙名。
  • 炉香:香炉中燃烧的香,表示祭祀或修行。
  • 瞢腾:指昏沉、困倦的状态。
  • 昭亭:可能指寺庙中的一处亭子,象征着宁静和修行的环境。
  • 粥饭僧:指以喝粥吃饭为生的和尚,体现出简朴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孝祥(约1130-1180),字仲明,号石庵,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词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可能在寺庙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慰藉,反映了对道教和佛教的向往。

诗歌鉴赏:

张孝祥的《和如庵 其三》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中,晨香与夜灯的描写,不仅是对宗教生活的真实展现,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日常的忙碌与闲暇的困倦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修行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特别是“如庵许我参堂去,长作昭亭粥饭僧”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修行生活的渴望,愿意过上简朴而宁静的日子。在这个充满浮躁的时代,诗人选择了隐居、修行,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朝供炉香夜供灯:描述了宗教生活的日常,清晨和夜晚的供奉,体现出一种虔诚的态度。
    • 闲来落得困瞢腾:在闲暇时,诗人感到困倦,反映出他对修行生活的疲惫感和内心的无奈。
    • 如庵许我参堂去: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进入寺庙修行的愿望,渴望与世隔绝。
    • 长作昭亭粥饭僧:愿意过上简单的僧侣生活,体现出对物质欲望的放弃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中“朝供”与“夜供”,“闲来”与“长作”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身的状态与僧侣生活进行比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宁静修行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在纷繁世界中追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炉香:象征着虔诚和宗教信仰。
  • :照亮黑暗,象征智慧与启迪。
  • :象征着宁静的避世之所。
  • 粥饭:体现出简朴和清净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朝供炉香夜供灯”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忙碌的世俗生活
      • B. 宁静的宗教生活
      • C. 追逐名利
    2. “如庵许我参堂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 A. 希望出名
      • B. 渴望修行
      • C. 追求财富
    3. 诗中“长作昭亭粥饭僧”意味着什么?

      • A. 诗人愿意享受奢华
      • B. 诗人愿意过简朴的生活
      • C. 诗人想要逃避责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王维的《终南山》
  •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修行的向往,但更多的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张孝祥的《和如庵 其三》则更专注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浮世的超然。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访韩司空不遇 送崔十一弟归北京 韦润州后亭海榴 七言谒涪城县南香积寺老师一首 七言登北山寺西阁楼冯禅师茶酌赠崔少府一首 与从弟正字从兄兵曹宴集林园 五言登郡北佛龛一首 故燕国相公挽歌二首 其一 登楚州城望驿路十馀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中衢 无字旁的字 包含两的成语 目字旁的字 餐开头的成语 胜读十年书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蓝田生玉 私字儿的字 倚势欺人 复核 单孑 贯穿融会 风云突变 黑字旁的字 鼓腹 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