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8:23
原文展示:
久旱一雨足,高低水平分。
老农尔何知,史君甚艰勤。
史君家雁山,出作无心云。
四海方立槁,须君来救焚。
白话文翻译:
久旱之后一场雨就足够了,高低的水位也分明。
老农你如何能理解,史君是多么辛苦。
史君家在雁山,出门时心无所念。
四海都因干旱而立枯木,必须仰赖你来拯救。
注释:
字词注释:
- 久旱:指长时间的干旱。
- 足:足够。
- 高低水平分:水位的高低分明。
- 尔:你。
- 史君:指史君,可能是当时的一个隐喻,体现出某种人物。
- 雁山:地名,可能是史君的居住地。
- 出作无心云:出门时心无所念,意指无心于工作。
- 槁:枯木。
- 须君来救焚:需要你来拯救的意思。
典故解析:
- 此诗的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强调了干旱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和对有能力之人(如史君)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宋代诗人,以词作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干旱的季节,诗人借用对雨的渴望,表达对农业和农民生活的关心,以及对能拯救这一困境的人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因干旱而苦的画面,开篇用“久旱一雨足”点明了主题,表现出雨水对于大地的重要性。接着,诗人通过对老农和史君的描写,展现了不同层次的对比和对苦难的认识。老农的无知与史君的辛勤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知识与经验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差异。
诗中“出作无心云”一句,表达了史君在面对艰难困境时的无奈和自我释然,展示了一种深层的情感。最后一句“须君来救焚”则是对希望的渴望,暗示着人们在绝境中仍然期待着救助。
整首诗情感真挚,形式工整,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旱一雨足:久旱之后只需一场雨就足以滋润大地,强烈的渴求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期待。
- 高低水平分:水位的高低分明,表明降雨后地面水分的变化。
- 老农尔何知:老农对于此情此景的无知,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能为力。
- 史君甚艰勤:对史君辛勤劳动的肯定,突显出他在干旱中努力的付出。
- 史君家雁山:引入史君的背景,强调其地理位置和身份。
- 出作无心云:表达了史君在困境中出门工作时的无力感。
- 四海方立槁:四海的干旱使得万物枯萎,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环境的严酷。
- 须君来救焚:期望有能人出面拯救,表现出对未来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老农与史君的对比突出人们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和反应。
- 拟人:将水位变化形象化,使自然现象更具人情味。
- 比喻:用“救焚”比喻干旱带来的危机,暗示水的珍贵。
主题思想:
诗歌以雨水为引,表现了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反映了人们在逆境中的无奈与期待,强调了知识与经验在面对困境时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老农:代表普通百姓,体现无知与无力。
- 史君:象征着有能力的人,承载着社会的期盼。
- 槁木:意象化的干旱与绝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久旱一雨足”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雨水的珍贵
- B. 夏季的炎热
- C. 农民的丰收
- D. 乡村的宁静
-
“须君来救焚”中“君”指的是谁?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张孝祥的《王龟龄赋喜雨》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关心和对人间苦难的思考,但张的侧重点在于对个体的期待,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